香港的特殊學校

香港共有62間特殊學校, 當中包括智障兒童學校、視障兒童學校、聽障兒童學校、肢體傷殘兒童學校、群育學校及醫院學校。各類學校以智障兒童學校佔大多數,共有43間,包括了輕度智障類別(12)、中度智障類別(14)、嚴重智障類別(10)、輕中度混合(6)、及輕中嚴混合(1) 。

大學畢業之後,我便一直在智障兒童學校工作至今,轉眼已接近三十年。第一間任教的學校是一所嚴重智障兒童學校,之後轉到了一所輕中度混合智障兒童學校。以教師的身份認識了不同程度同學的情況後,有幸到了一所輕度智障兒童學校,在校長的崗位探索如何可以為學生的將來帶來更多可能性。2020年、疫情開始的一年,我來到了一間新校------全港唯一一間包括輕度、中度及嚴重智障學生的特殊學校------展開了全新的體驗。

於不同的場合,我經常有機會與各界人士分享智障同學的學習、成長及更多不同方面的情況。感受最深的,是「智障」的標籤令大家對他們有了前設、限制了對他們的期望。以輕度來說吧,不少輕度同學能獨立生活、在公開就業巿場有一份穩定的職業。當參觀者在學校見到這類同學時,均會表示驚訝:「跟普通學校學生沒分別吧?」

至於中度及嚴重智障同學,他們的外觀更容易令人產生「不懂事」的印象,連老師或家人也往往假設他們很多事「不明白」;既然「他們聽不懂」,大家便更少了主動跟他們傾談,最終形成了一個「認為你不明白 🡪不跟你說了 🡪 你不說我更不明白 🡪 看呀,都說你不明白了,跟你說也白花功夫」的不理想循環。

更差的情況是,少數同學因為溝通表達能力的限制,又或者因為他們不同的情況(例如:兼有自閉症同學未能適應周遭環境的變化),隨著年紀漸大,積壓了多年的負面情緒,最終出現嚴重的激烈行為。近年我們發展了不同的方式,讓同學們可以突破溝通的限制,也讓我們多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嚴重情緒行為也漸漸減少了。

所謂「輕度」、「中度」、「嚴重」智障,其實是專家在他們入學前進行智能評估的結果,教育局根據專家建議將學生分配至不同類別的學校。這個評估有其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最初入學時,學校教職員根據以往不同類別同學的經驗,可以作教學及照顧等各方面的初步準備。不過,如果太過被這個評估的結果限制了大家對學生的期望,這相信並非智能評估的原意。

 

「社區同樂日」

我們的學校位於東涌滿東邨,一個有三千多個家庭、年青有活力的社區。滿東邨四幢高樓,就倣若四位羅漢在保護著我們。

一所特殊學校座落於一個小社區,部份學生的外表和行為看起來跟常人有所不同;經過校舍時,又會不時聽到學生的一兩聲大叫;不難想像街坊們會覺得學校充滿神秘感。

智障學生,特別是中度及嚴重學校的學生,有不少因為智障或其他情況的限制,令致他們未能如我們般透過說話表達。他們其實跟普通人一樣,有不同的表達需要;有些同學學會了用圖卡或不同的發聲工具表達,另一些暫未建立有效表達方式的,往往會因為身體不適或其他原因,以其他方法表達需要,例如大叫、例如直接離開座位取得想要的東西。

我們希望打破這種「神秘」形象,讓社區人士能更全面地認識我們的學生和學校。去年疫情逐漸遠去,我們在7月首次舉行「社區同樂日」,開放學校,歡迎社區人士來到校園不同角落,透過攤位和學校介紹,認識學校工作,並且與擔任校園大使的同學們直接溝通認識。當天天氣並不理想,先是極其酷熱、之後又突然下了一場雷雨,但結果仍然有二百多人進入校園認識我們;不少父母帶著子女來到參與不同的攤位活動和遊戲,氣氛相當不錯。

首次嘗試得到不錯的效果,我們吸取了經驗,在剛剛過去的2月初,舉辦了第二次的社區同樂日。這次我們選好了農曆新年前的時間,以「年宵巿場」形式,安排了十多個攤位;當中有東涌區內不同NGO的參與,又有兩間中學的同學來嘗試年宵擺賣,還有家長組織、及一位能寫得一手好字的特殊學校畢業生為大家寫揮春。除了攤位,我們又有不同的展覽,包括學生的學習成果、學校不同治療服務的介紹等。參加者特別是小朋友參與了幾個活動、儲足夠「印仔」,可以換領中國傳統小食如龍鬚糖或糖蔥餅。不同部門的同事一起預備了幾個月時間,家長們亦全力配合、負責其中一個攤位,希望可以讓更多社區人士,認識我們的學生。

活動當天,最終共有五百多位街坊及社區人士參與,整體氣氛比起第一次更為熱鬧。從參加者的回應,我們見到大家對學校各方面均有了更多的認識,當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參加者能看到我們同學不同的特質。社區同樂日當天,我們有大約六十位學生回校協助,他們當中有些擔任司儀,有些表演雜耍、單輪車,另有一些模擬網紅直播;又有一些同學協助學校不同的環節招呼訪客、介紹學校不同的工作。當然,過程中也有一些同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小亂子,我們不刻意只呈現最美好的一面,更重要是讓大家能夠看到我們的同學跟其他人一樣,有亮點可以發光,同時也有不足需要關注和改善。

一位老師後來告訴我,當日一個來自滿東邨、一家四口的家庭,兩位小朋友在不同的攤位玩得投入,父母也告訴他:「沒想過你們學校的學生們是這樣能幹」。期望日後藉著不同的機會,能夠讓更多公眾人士來到學校,更全面地認識我們的同學。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