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學設計
*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

教學設計

  • 籌建及駐守九龍城寨賴恩爵將軍 - 鴉片戰爭的教學方法

    跑出教室是「活教育」的一種,既有生動、又有互動,能產生思考及情感。若果香港的歷史課程能跳出書本,帶孩子跑一連串的歷史遺跡,相信能容易帶出孩子的民族心、愛國意。
  • 運用高中必修數學知識教授「八二法則」及其應用

    • 作者: 葉兆庭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特許培訓發展學會數學及統計課程總監、博雅國際教育研究院高級講師及華夏書院數學課程主管、深圳菁華中英文實驗中學國際部高中數學科領頭人)
    • 刊登日期: 2024年12月16日
    • 關鍵詞:
    「八二法則」代表首兩成的「付出」可獲得首八成的「回報」。建立代表「八二法則」的函數後,可用例子加深學生對其理解。
  • 透過非遺學習進行價值觀教育

    • 作者: 歐愷琳(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杜秋雨(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伍澤江(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
    • 刊登日期: 2024年9月16日
    • 關鍵詞:
    根據教育局上年最新發出的通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指出,教育局建議的「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將進一步強調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現時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關愛」將擴展至「仁愛」,並新增「孝親」和「團結」至12個價值觀。
  • 善用時機 構建深度奧運學習歷程

    應教師需要,筆者把過去有關我國奧運參與歷程資料整理, 放到網上去,內容可供師生瀏覽自學或轉化為教學材料。希望大家從我國參與奧運歷程,以及認知我國歷屆知名運動員,尤其是巴黎奧運會運動員的點滴故事,導引學生進行深度ASK主題學習。
  • 運用史料進行歷史探究 — 以東華三院教育服務發展為例

    在十九世紀末本地華人團體東華三院持續對本地社群作出貢獻。筆者透過不同原始史料、協作學習及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認識東華三院興辦義學的原因和歷史過程,同時讓學生欣賞中華民族的團結精神。
  • “Read a Book, Share the Love”《悅讀傳愛》計劃 — 把品德教育融入閱讀課堂

    常言道:「閱讀有助拓寬個人視野,修養自身品德。」本計劃期望能賦予閱讀更深一層的意義,讓閱讀不僅利己,還能利人,透過多元化的閱讀體驗及實踐,推展品德教育。
  • 試論對聯、詩詞教學與中國語文及文化教育

    近年教育局、乃至各行各業均極為重視國民教育,愚以為對本國之了解與熱愛,非僅建基於制度或經濟之上,而是立足於對本國歷史文化、山川風貌之認識與嚮往。學習詩詞、對聯,便正是學習中國文化的瑰寶,亦是最好的國民教育。
  • 《地圖女孩 · 鯨魚男孩》— 以情意教學培育學生的心靈成長

  • 正向教育的理念和實踐心得

    正向教育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學生的正向能力和心理韌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生活質量。通過正向教育,學生可以建立起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作為教育工作者可以如何於教學上實踐正向教育。
  • Read with purpose and meaning : Teaching Inferring Skills (HKDSE Paper 1)

    In recent years, HKDSE Paper 1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per) is said to be getting more and more arduous. Most candidates unanimously grumble about the fact that they invariably scratch their heads when trying to decipher what the questions mean and what the articles imply. What reading skills are important?
  • 「傳承文化 聯繫川港」交流計劃

    • 作者: 洪昭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學生發展副校長、歷史科科主任)、羅啟心(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環球課室統籌)、鄒文如(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中文科、普通話科老師)、馬美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中文科科主任、對外推廣委員會副統籌)
    • 刊登日期: 2024年6月17日
    • 關鍵詞: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以「傳承文化 聯繫川港」為題,跨學科推動交流計劃,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 走出課室 X 戶外探索 香港發展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及樞紐

    走出課室 X 戶外探索 — 從西九文化區(包括西九藝術公園、M+博物館)入手作全方位學習,扣連課題「十四五規劃:香港發展為中西文化交流中心及樞紐」.
  • 全球視野:國際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在推動世界公民意識中的角色與挑戰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在推動世界公民意識方面的重要角色和挑戰。文章強調了多種教學理論的應用,包括建構主義學習、情境教學和批判性思維,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參與全球公民和人道援助的工作。
  • Lesson Plan: Advantages and Possible Negative Impacts of Using Genetic Engineering in Arable Farming

    This lesson plan is designed to guide students in enquiring the multifaceted implications of genetic engineering in arable farming. It demonstrates how teacher can facilitate students’ geographical understanding of the spatial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 society using inquiry-based learning and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strategies under the topic of addressing food issues at local and National scales.
  • 光影與文字:電影與文學的融合 ——《傾城之戀》案例教學

    這篇教學設計探討如何通過電影《傾城之戀》來教授文學,旨在提高學生的文學理解、批判性思維和創意寫作能力,並通過小組討論和合作,增強學生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 借鑑內地語文教學經驗,提升本港小學語文教學設計與語感培養

    本文探討內地小學語文教學經驗,並提出多種方法用以提升本港小學生的語感和語文能力。通過教材選擇、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和評價標準的借鑑,本港語文教學可更加系統化,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 光影德育:電影助力無錫中小學素質教育與生命教育創新實踐

    • 作者: 丁繼聯 (培僑書院老師, 江蘇基業校園電影院線計劃教學顧問)、羅醞慧(培僑書院老師, 江蘇基業校園電影院線計劃教學顧問)、張令智(香港培僑書院老師, 江蘇基業校園電影院線計劃教學顧問)
    • 刊登日期: 2024年6月17日
    • 關鍵詞:
    電影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形式,具有豐富的德育教育資源,能夠直觀、生動地展示道德情境,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深刻思考。
  • 如何運用指定文言經典學習材料實施正向教育

    眾多的文言經典作品都含有豐富的正向教育素材,而《山居秋暝》只是其中一例。中文科教師可善用沙利文教授提出的「PERMA」模式,分析文本如何呈現出作者的幸福感,以及其中有何正向教育元素,之後再設計相關的教學活動。
  • Comparing Mainland China's Gaokao English and Hong Kong's DSE English

    This article compares Mainland China's Gaokao and Hong Kong's DSE English exams, focusing on their exam structures, writing requirements, language instructions, error correction, and word count differences. It highlights the evolving trends in the listening sections and emphasizes each exam's unique educational contexts and expec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