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非遺學習進行價值觀教育

  • 作者: 歐愷琳(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杜秋雨(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伍澤江(香港教育大學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管理榮譽課程首屆畢業生)
  • 刊登日期: 2024年9月16日
  • 關鍵詞:

根據教育局上年最新發出的通告《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指出,教育局建議的「首要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態度」將進一步強調以中華文化為主軸;現時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關愛」將擴展至「仁愛」,並新增「孝親」和「團結」至12個價值觀。教育局表示,有見社會上出現一些欺凌、暴力甚至殘害生命等事件,課程發展議會價值觀教育常務委員會建議進一步加強價值觀教育中的傳統中華文化元素,強調當中「仁」的觀念,故將「關愛」擴展至「仁愛」,為此首要培育價值觀賦予更深的涵義。另外,在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中新增「孝親」是爲了強調傳統中華文化中孝道的重要性,從小建立學生對於家庭、鄉土、根源等觀念;而新增的「團結」則強調團結精神和行動對學校、家庭、社會、國家和世界發展的重要性,從小建立學生的家國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

近年來,教育局一直建議和強調香港學校未來的課程規劃需要注意「強化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的學習」,可見其對推廣中華文化教育的積極性。而中華文化是一個宏觀的概念和課題,涵蓋了中國幾千年的歷史傳統、哲學思想、宗教信仰、人文藝術和社會習俗等多個方面,學習内容十分廣泛。因此,可抽取其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這個主題作為價值觀教育的媒介。現時,香港有480項非遺,其中有甚更是屬國家級非遺(例如涼茶)和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確定而列入設立的人類級非遺項目(例如粵劇)。這些非遺項目蘊含了香港及國家的歷史和文化,同時背後亦蘊藏著與中國傳統道德相關的普世核心價值觀(例如感恩、堅毅的工匠精神、尊敬他人、同理心、家庭價值、孝順等)。

 

活字印刷術工作坊課堂爲例

課程設計:

1.導入活動:「活字印刷術」知識點趣味教學

2.實踐環節:手工體驗活字印刷的全步驟(排版、蘸墨、印刷等)

3.成果展示:邀請學生展示成品及分享心得

綜上所述,由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特性屬於無形的文化,對於小學生而言,傳統教授中華文化的方式會顯得沉悶和抽象,學習成效未必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通過體驗式學習非遺文化是一種相對有效且有趣的教育方式。當中,學生不僅能夠體驗非遺的魅力,獲得手工體驗的課堂樂趣,還能在活動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到價值觀教育。

 

傳承非遺,弘揚文化

除此之外,在過往進行的非遺活動中,不同主題的非遺文化活動都能夠達到其相對應的價值觀教育,例如粵劇體驗活動能夠建立學生的團結精神、皮影戲體驗活動能夠讓學生認識手工匠人的堅毅精神以及剪紙活動能夠鍛鍊學生的耐性等。學生們通過參與非遺工作坊,體驗到傳統手工藝的製作技藝,從中提升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從而形成對國民身份的強烈認同,這對於他們的成長和社會參與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學校應投放更多資源積極推動非遺進入校園的活動,使學生能夠在文化的滋養中找到自我的定位及身份的認同,建立起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