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傳承

  • 六十而耳順

    「六十而耳順」不易解,了解「耳順」後,令我更加佩服孔子的智慧,60歲可與任何人和睦相處,到70歲更可以與天並行,天人合德,得到從心所欲,不踰矩的自由。
  • 宋代豬肉本賤物 東坡精研成珍味

    我教的學生都知道我特別喜歡蘇東坡,不光是因為他的詩詞,也不只因為他的書畫,更重要的是東坡也是一名出色的「吃貨」。所謂「出色」,是指他會吃也會做,會說也會寫。
  • 孔子也算斜槓族 君子不器成通才

    斜槓族是好是壞,這很難用一兩句說明白,但可以肯定的是,能當斜槓族一定是一個通才。用孔子的說話,這大概可以算是「君子不器」。
  • 屯田練兵抗西夏 以守為攻保邊疆

    范仲淹《岳陽樓記》其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古今傳頌的名句,使范仲淹成為了民族的道德楷模,鼓勵着千百年來無數志士仁人。
  • 廣東省非遺

    除了廣州白鵝潭的大灣區藝術中心外﹐在廣州天河區大道中的廣東省文化館亦有非遺的資料展示。內容涵蓋了廣府﹑客家﹑潮汕等省內的三大族群與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工藝節慶活動,展示了粵省的傳統文化。
  • 乞丐燒雞有妙法 連皮帶毛再塗泥

    《射鵰英雄傳》中,黃蓉以一道「叫化雞」收服了洪七公。小說中,黃蓉是先剔除雞的內臟,「卻不拔毛」,然後「用水和了一團泥裹在雞外」,放在火上直接烤。這做法有點「粗暴」,跟現代「叫化雞」有點不同,而且按目前普遍的說法,叫化雞並非起源於宋朝。
  • 科舉.秀才.舉人.進士.狀元

    有人認為:除指南針﹑火葯﹑印刷術和造紙外﹐中國有「第五大發明」﹐就是源自公元587年隋文帝時的科舉制度。這是一種選拔任命官員的機制。這是世界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改革了過去主要按血緣家族關係任命官員的傳統﹐而主要由考試評選擇優錄用。
  • 留侯能忍成漢業 全賴挽鞋黃石公

    李白有一首古詩《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下邳」即今日的江蘇省睢寧縣古邳鎮,李白漫遊天下時經過此地的圯橋,憑弔昔日張良的兩大事跡︰「椎秦博浪沙」、「進履圯橋」。
  • 神話反映價值觀 古智今用更可取

    神話是古人對世界起源、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的原始理解。通過閱讀神話,我們可以知道民族根本性的認知觀和價值觀,也可以初步認識民族性的原始來源。
  • 超越文化的哪吒

    《哪吒2》電影在全世界紛紛掀起熱潮,上月(2月)17日更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特別展映,招待150多名聯合國官員、外交官以及國際傳媒工作者到場欣賞。活動正值中國擔任聯合國安理會輪值主席,聯合國副秘書長徐浩良認為《哪吒2》電影促進了中國和各國的人文交流,透過講述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連接起不同國家和多元文化背景,實現情感的共通共鳴。
  • 啟德體育園開幕對香港文創發展的啟示

    啟德體育園作為香港重要基礎設施,不僅對體育和經濟發展有深遠影響,也對香港的文化藝術事業產生多方面的推動作用。只要我們繼續努力,在「傳統與現代」中不斷反思、下工夫,香港必定能實踐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
  • 歷劫難後成大事 一部史書通古今

    說到《史記》,大家往往會聯想到魯迅的名句 — 他讚譽《史記》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意思大概是無論從史學角度,還是文學角度,《史記》都堪稱為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