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育實踐
*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

教育實踐

  • 「網羅書香:紙本書與電子書交織的閱讀網,讓書香無所不在」

    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我的工作不再局限於實體書的採購,更要為學生網羅優質的電子資源。紙本書與電子書並非對立,相反地,它們相輔相成,讓閱讀更靈活。
  • 讓孩子「當一天的你」:模擬職場如何培養同理心和責任感

    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透過「當一天的你」模擬職場活動,讓五年級學生親身體驗校內不同崗位的工作,包括教師、工友、書記等,從實際操作中學習責任、同理心和團隊合作,學生在角色轉換中建立了對他人工作的尊重,並透過反思與感謝表達,內化了軟技巧與正向態度,實踐生命教育的核心價值。
  • 物質年代教導孩子「感恩」

    • 作者: 關顯彬(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學院校長)
    • 刊登日期: 2025年7月16日
  • 與嬰幼兒日常生活的障礙

    生活和教育不能分開,實情是教育源自於生活。生活就是為了生命的存活,這些生存的活動及生命的活動成就了我們人類的人格及能力基礎建構。
  • 從知情意行深化校園國安教育

    香港國安法實施將近 5年, 是香港「由亂到治」邁向「由治及興」的重要里程碑,不僅是法治進程的關鍵轉折點,更是實踐「一國兩制」的重要制度保障。
  • 如何建構人文教育資優框架 — 人文學科資優教育的實踐與未來展望

    在當前全球化與數碼化的時代,人文學科的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而針對人文學科資優學生的教育需求,更需要一套兼具深度與創新的框架,以回應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特殊需求與期望。
  • 向孩子開放家庭經濟狀況有助建立正確理財生活觀

    在大市場經濟之下,學會如何理財不僅是生存的需要,也是一種現實的生活學習。一些已發展國家普遍注重下一代的經濟教育,甚至在幼稚園已為學童安排理財課程,灌輸理財觀念,培養他們的理財能力。
  • 「看到 ─ 感覺 ─ 改變」的人工智慧

    各界大致現已「看到」和「感覺」人工智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小學教育仍需要更積極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等多種師生活動推展人工智慧教育,以「看到─感覺─改變」流程改進對人工智慧的接受程度和應用性。
  • 從「自然後果」與「邏輯後果」談責任教育:如何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學會自我管理

    要讓學生學會負責任和自我管理,我們未必一定需要懲罰孩子。
  • 改善學生內地考察的衛生安全刻不容緩

    自從2023年之後,香港與內地的疫情受到控制,便恢復兩地通關安排。適逢教育局優化高中課程,設立公民社會發展科,而該科目要求學生在高中時段參加最少一次內地考察團。考察內容包含認識中華文化元素、國家最新發展和成就。
  • 學習觀察的更多機會

    可以使用一些方法刺激孩子或刻意營造機會,好讓他們擴闊想像和思考的空間。但成年人必須樂意一齊陪同和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