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中「學」、動手做及多元化的校本STEAM發展

STEAM教育在近年來獲政府積極推動,每年政府新增數億元撥款以鼓勵學校舉辦更多STEM學習活動、專題研習。香港的STEAM教育是以「學校為本」模式下,學校須自行規劃在校內推廣STEAM教育的工作 ,這就給於學校有更大的空間自主發展校本的STEAM課程。

STEAM教育是一個持續性的教育,在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例如幼兒園、小學和中學可以發展不同的能力。在幼稚園的 STEAM 教育和課程主要是啟發小朋友好奇心、學習的興趣,為未來的學習打下基礎。小學階段的STEAM 教育和課程的重點是從培養他們的基礎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學階段的STEAM教育和課程的重點是提高學生興趣及增強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學科的理解。

我校校本STEAM教育的主要理念在初小(P1-P3)及高小(P4-P6)聚焦在不同能力的培訓。小一至小三開始學習基礎編程(不插電編程)知識,教授電子積木、機械人積木等學習內容,讓學生親自動手組裝,引起學習動機,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邏輯思維與空間轉換能力等基礎的技能。而小四至小六主要會安排編程、3D打印及音視創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力、邏輯思考能力、驗證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發展STEAM for ALL,而不只是STEAM for Talented的STEAM教育模式,我校採用三層式學習活動為學生展開課程。

第一層:校本超學科課程。超學科課程是以電腦科為基礎而發展起來。精簡小一及小二的電腦科內容,再加入一些跨科而有趣的STEAM學習內容。而在小三至小六的電腦科,每星期增設為2節聯課,除了教授電腦科的基本課程以外,也加上一些跨科的STEAM學習內容,這些都是一個全校學生都能參與的課程。小一至小六的STEAM學習內容部分如下:

P1:認識3D、智能燈(LittleBit)、Coding Galaxy編程、VexGo積木

P2: Coding Galaxy編程、VexGo積木、智能風扇(LittleBit)

P3:ScratchJr、MicroBit、VexGo及Gigo積木

P4:AI語音及影像辨別、 MicroBit、 Gigo積木、 VexIQ及RoboMaster

P5:3D設計、Scratch、mBot、 MicroBit、 Gigo積木、 VexIQ

P6:AR製作、無人機、RoboMaster 、mBot 、 Gigo積木

第二層:抽離的拔尖課程。主要開設一些較高階的創客、編程及競技的課程,讓一些能力較高的學生有發揮的空間,提升他們學習的動機及自學的能力。例如我校有IOT應用班、VEXIQ競技機械人班、無人機編程班、RoboMaster機甲大師及Micro:bit AI創意發明等。

第三層:人才培育。引領學生參加不同類型的比賽,提升學生的協作、創新及解能的能力,為未來培育優秀的人才。

校本STEAM課程特色是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程。STEAM可以在生活情境中實踐,要提升學生對 STEAM 的興趣,也需要由日常生活入手。在香港,STEAM並不是另設一個課程,而是應用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的知識,是一個有趣味的課堂,可以讓學生「玩」中「學」、和參與「 動手做」的一種多元化的學習活動。

「玩」中「學」:「玩」對於小朋友來話是最重要的一環,如何能把學習融入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放下功課壓力輕鬆學習呢?我校設立了STEAM創客室,提供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及各種的創客玩具,學生能投入環境自由發揮創作能力。

動手做:STEAM發展要普及化,抽離課程只能惠及很小部分的學生,如何能讓全校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呢?我校在學生發展方面,分別在初小(小一至小三)及高小(小四至小六)聚焦在不同能力的培訓。初小培養他們的觀察力、專注力、邏輯思維、空間轉換能力及協作能力;高小培養學生的創作力、邏輯思考能力、驗證力、協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多元化:初小學生主要以學習基礎編程知識,不插電編程、電子積木、機械人積木等學習內容,讓學生多動手組裝,引發他們的學習動機。至於高小學生,主要會安排編程的應用,例如Micro:bit、mBot、DJI無人機、DJI Robomaster、VEXGO、VEXIQ、3D列印及音視創作等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作力、邏輯思考能力、驗證力、協作能力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玩」中「學」首要提供一個創作的環境,所以學校的空間改造是必須的。我校自2019年起逐步將特別室進行改造。例如常識室改為STEAM Lab,電腦室改建為Coding Lab及多媒體資訊科技室,音樂室及視藝室等等的改建。空間改建的重要之處是一個發小朋友創意的空間,不能太束縛,希望學生從班房走到STEAM LAB時,能將功課壓力拋下,進入一個遊樂園的空間,覺得舒服,感受到這是一個放鬆的環境,在玩樂中學習。

 

相片花絮:

「玩」中「學」

 

動手做

    

多元化

 

空間改造

STEAM Lab

 

Coding Lab

 

Cyber Lab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