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與《三字經》

小時候背誦過三字經,但裏面的道理,並不完全深徹理解。直到最近,參與社區主辦的舞台劇演出,認識了一位有份參演的「新移民」,從她一家人的經歷,深深领悟「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這句至理名言。

改革開放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這位年過半百的李姑娘(化名),身材嬌小,平時愛穿顏色鮮豔、傳統款式的連身裙,一頭短髮燙得整齊,說廣東話帶點鄉音,很容易地被標籤為「新移民」,也成為年輕演員偷偷取笑的對象。

剛認識李姑娘,只知道她是社區服務的活躍份子,出錢出力為基層、單親家庭的小孩補習 。李姑娘說她在內地出生,年少時家境清貧,弟妹相繼出生後家裏已經沒有地方給她睡,只好寄住在鄰居家中。勤奮好學的她從八歲開始便幫鄰居的小孩補習功課,賺取生活費。但她的父母沒受過教育,家中實在太窮,一年幾十塊錢的學費也拿不出來,她好不容易完成初中後,便被迫輟學。儘管她在家裡哭了一個星期,也改變不了父親的決定 。後來機緣巧合,得到了鄰居的幫助,到了深圳工作。適逢國家改革開放,深圳成為無數中國人的尋夢園,也改變了無數中國人的命運。

家長跟學校攜手 培育天才學生

劇組排戲期間,演員們偶爾閒聊,得知李姑娘有一子一女。兒子二十來歲,已經出社會工作;女兒十六歲,讀二年級。當所有人以為她女兒讀中學二年級,還問她是否在附近的中學,李姑娘略帶微笑,淡然地說:「是大學二年級!」。我們聽到這樣的答案都目瞪口呆,是大學二年級!沒錯,她女兒只用了三年便完成小學六年的課程,十四歲已經考上大學,十六歲已在大學當助教。劇組中有人帶懷疑的眼光看著這位「土里土氣」的「新移民」,李姑娘便把她在手機的照片給我們看,當中有幾張是她在禮賓府跟政府高官的合影。

令我們家長讚歎的不止是李姑娘的女兒,原來她兒子數年前在大學期間代表香港隊到美國參加世界機械人大賽,還贏了冠軍。李姑娘對中國人贏了美國隊感到十分驕傲。她還反問我們知不知道為什麼她也可以去禮賓府慶功?有人打趣說是否因為她也隨隊去了美國比賽。李姑娘帶著一貫的笑容,態度從容地說:「不是。是因為我以前在深圳開電子廠,兒子設計的程式所需的電子零件我比較懂,都是我親自到深水埗幫他們買的!」此刻,在場的家長都對李姑娘佩服得五體投地!

關心孩子教育的家長 

吾愚昧,在讚賞李姑娘這對天才子女之餘,衝口而出問道:「這是跟遺傳有關嗎?」李姑娘以一貫的笑容,從容回答:「這是跟家教有關。」我頓時像個小孩聽大人講奇幻故事般洗耳恭聽。「其實,我們夫妻倆在不同國家及地區開工廠,兩個孩子也在不同地方出生、生活和接受教育,比較難適應和依賴當地學校的課程。教育孩子的責任還得靠自己。」

李姑娘的丈夫是位科學家,研究物理學特別了得,年輕時到了內地東北做研究工作。後因身體健康問題遷到南方城市深圳開工廠。李姑娘繼續說:「像兒子回到香港時正值要上中學,夫妻倆不甚了解香港學校的情況,丈夫便打電話到教育局求助,教育局推介了一所他們住所所屬學區的一家中學。」那所中學位處鬧市中,校園面積很小,也不是每年「出產」公開考試狀元的傳統名校。

培養優秀孩子的鐵三角

李姑娘和丈夫認為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賦,要培養出優秀的孩子,孩子、家庭以及學校的付出和努力缺一不可。同年齡孩子上一年級,爸爸便教孩子三年級的東西;孩子上三年級,爸爸便教五年級的課程。就這樣,孩子跳了幾級,三年便完成六年的小學課程。」李姑娘當時說得輕鬆,但孩子、父母跟學校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呢?我聽了李姑娘兩個孩子在香港求學成才的經歷,令我對《三字經》裏面「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的至理名言有更深的領悟!

珍惜所有  回饋社會

李姑娘深深體會社會基層家庭生活之苦,也明白知識改變命運的道理,所以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家庭、鄰里關係、孩子教育,以及回饋社會的責任。李姑娘一家原本是四口子幸福家庭,可惜丈夫於數年前新冠疫情期間不幸去世,現在三口子在香港生活。李姑娘與丈夫大约十年前在香港成立的關愛會,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提供免費功課輔導,成立至今已有三千多個會員,絕大部分來自基層家庭。李姑娘夫婦大愛無疆,把對孩子教育的重視和關愛,繼續延續下去,並以生命影響生命,貢獻社會,為香港帶來更多正能量。

我這個土生土長香港人,真的沒想過,是我身邉的一個「新移民」家庭,身體力行,示範了流傳古今的為人處世道理。從今以後,要提醒自己開闊眼界與胸襟,相容並包,才能鞭策自己繼續努力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