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孩子面對未來世界做好準備

教育培育人才,往往不是為了社會當前迫切的需要,而是為了長遠的需要。我常常對家長說,學校所做的一切,是為你們的孩子在未來二十年後的社會立足,我們要有前瞻性,要思考未來二三十年的世界有什麼變化,為孩子們做好準備。

二十年前,我們學校提出「中⻄薈萃,培育出類拔萃新生代」的使命。確實,過去的二十年,隨著 世界一體化,中國作為後起者,吸收⻄方的科技和文化而迅速發展,而香港作為開放的門戶,起了 特殊的作用,使培養的學生具備兩文三語,掌握中⻄文化,能發光發熱,更能使自己在社會立足。 然而,近年世界態勢有了很大變化,我們學校應該有什麼應變?家長也要為孩子作些什麼不同的準備?

大多數專家認為,未來的二十年將是一個充滿變異的時代。除了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可能引起不同的 人力資源需求外,世界態勢改變,也不可避免地影響我們每個人的生活。 可以肯定的是,香港將會 高度融入大灣區,我們大部份人,工作和生活和內地很有關係,因此深刻認識祖國的文化和制度, 熟練掌握中國語文,會成為日常的必需。同時,隨著中國等國家崛起,由歐美主導的一體化逐步轉 為世界多元共同體。中國自己形成寵大市場,由出口為主轉成以內循環為主的雙遁環,形成自己相 對獨立的經濟體系。 中國會更加開放,香港依然是中國對外的接軌者,不單面對英語世界,還有歐 陸語言世界,以及眾多的亞非拉國家。香港一方面是中美搏奕的橋頭堡,另一方面更要發揮對外交往,以及吸收外來文化和知識。

我們培養新一代,要自信,但不要封閉。香港既是中國的地方,又是一個開放的城市,在意識形態受全世界各方面的傳媒影響,在這樣環境成長的,應該更懂應付中外複雜的交往,更善於講好中國故事。一方向要在香港環境下樹立⺠族大義,夯實更深厚文化根基,另一方面要開放包容,善於與世界發達和發展中的國家的人⺠溝通交往和互相學習。他們要思想更敏銳,在資訊爆炸的年代,深切認識和掌握世界包括中國在內的變化,不斷適應可能出現急迫的變化。

培育新一代是政府、社會、學校、和各位家長的共同責任。當然,政府要和已經作出某些頂層設計。但是社會各界應該共同建立一個氛圍,使下一代感覺到這是對他們的祈望和支持。學校要在正規和非正規課程中,見鏠插針地將這個意識帶給學生。家長不要忘記,這才是對他們最大的利益。我們同心協力,培養出一個更加出類拔萃新生代。

 

 

此文曾刊載於《信報》 ,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