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魂回歸塔

海上觀塔

 

塔,是一種常見的東方傳統建築。本是佛教僧侶用作埋骨之用,佛教傳入東亞後, 塔與當地傳統建築重樓融合。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和發展,塔文化擴展至其他用途, 不限於僧侶埋骨,逐步演變成了多種形態的、具備各種功能的塔建築。   在中華文化發展中,塔的意義不僅僅局限於建築學層面。塔承載了人類的歷史、 宗教、哲學與美學等諸多文化元素,是探索和瞭解人類文明的重要媒介。該文化並非沒有意義,請大家要尊重和保護。

以史為監 教育為立國之本 

香港為何有個「回歸塔」呢?     

這個「回歸塔」座落在香港九龍新界大埔海濱公園,是紀念香港於1997年7月1 日回歸祖國而建的一座紀念塔。塔高32.4米,分上下兩層,為螺旋形設計,以木材為 建築材料,充滿返樸歸真的自然感覺。   

這個「回歸塔」讓我們追憶因舊中國國力衰弱時受帝國外侮侵略、任意欺淩留 下的痛;是在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帶來割讓香港島給英國的1842「南京條約」、 是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帶來割讓九龍半島給英國的「北京條約」與租借新界1898「北京條約」等割讓土地成為英國殖民屬地留下的國恥傷痕。   

這個「回歸塔」的意義是新界鄉民在香港被割讓予英國初年保衛鄉土、壯烈犧 牲;香港淪陷,鄉民對日抗戰;以至香港重光,新界發展,鄉民積極參與,作出重大貢獻的集體回憶。   這個「回歸塔」,深埋了我們香港當年用自己的生命反英抗暴、保衛國土家園先 輩義士們敢於鬥爭而犧牲的勇敢精神,這些義士們的英靈時刻都在警醒我們一代又 一代人:要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人民需要一個香港「回歸」祖國紀念公園   

在大埔海濱公園這個「回歸塔」的位置,是選用了原來英國在接管新界之時, 首次登陸的地方。所以在香港回歸我們中國之際,就在這地點建塔以誌紀念。所以, 建議香港政府這大埔海濱公園應更名為「香港回歸祖國紀念公園」,更合適、更貼切、 更具有教育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並建議在「回歸公園」內建造一個「香港愛國文物文獻史料館」,要把「香港回歸」的歷史告訴我們的子孫後代,讓香港有一個可長期持續作為參觀瞭解和學習香港近百年 來曾進行長期英勇卓絕的鬥爭史,以「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精神引領愛國者治 港,使香港管治者不負時代、不負韶華。

不忘初心 為民發聲

2 0 2 2 年 5 月 初,皇甫星先生不負眾望發聲,去信正參選特首李家超先生建言,並 於 8 月2 0日用香港蒲公英兒童文化中心 - 童文星(筆名)以《 鑄魂回歸塔 》為題撰文在香港《 文 匯 報 》刊登,後來得到《人民日報 - 有品質的新聞 》、「京視手機網」、「騰 訊 」、「百度 」及「香江資訊網」等十多個媒體轉載。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