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與家長對學童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的看法

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於去年初發表了「幼小學童的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研究,提出了八項改善全港幼小學童運動習慣與建立健康生活的建議。與比同時,該硏亦有如下發現,值得有興趣同工了解和參考。

1.不算疫情影響,對學童運動習慣的意見

不算疫情影響,大部份小學/幼稚園的教師/家長四者皆認為對學童運動習慣有以下三大意見:「運動可鍛煉心肺功能、強壯肌肉、增加身體柔軟性及抵抗能力」、「運動可促進學童大腦的發育」及「體育運動使學童性格開朗、活潑、樂觀」,可見大家都肯定運動對學童的益處。同時,大家大都知悉「親子培養3至6歲幼童運動習慣,有助建立互信及穩定孩子情緒」及「認同世界衛生組織建議5歲以上學童平均每天進行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再者,有關「學校每年舉辦親子同樂日」一項有過半的幼稚園教師/家長認同,而有過半的小學教師/家長則認同「學校有小型運動會」,這反映了幼稚園和小學推動學童運動的方法有不一之處。

2. 不算疫情影響,對學童健康生活的意見

是次研究發現不算疫情影響,大部份小學/幼稚園的教師/家長四者皆認同「家長每星期帶子女做一至二次户外活動」,大家都知道家長在培育學童健康生活有不可替代的角色。同時,有過半的幼稚園教師/家長「認同《幼稚園教育課程指引》期望幼兒擁有自我照顧及自理能力」及支持「家長常帶子女到公園」。再者,過半小學/幼稚園教師亦認為「學童健康生活模式,有賴家長有多投入支持」。但問題是有些家長可能不大認識其角色的重要又或是不知道踐行的方法,這需政府帶頭協同各界做好家長教育,並多推行親子運動的活動。

3.對改善幼小學童運動習慣的建議

按下表統計資料,大部份小學/幼稚園的教師/家長四者皆認為「學校鼓勵學童經常運動」及「學校需增加合作機會和群體合作活動」兩項,可改善幼小學童的運動習慣。同時,大家大都知悉「教師帶領同學多跑多跳」及「鼓勵家長多些帶子女外出玩耍」兩項,成人以身作則可誘發下一代多做運動。再者,有過半的小學/幼稚園教師皆下列三項改善幼小學童運動習慣的建議:「鼓勵學童在家中做體能活動」、「政府與時並進,用不同方法推動運動資訊,不是侷限於電視媒體」及「教導學童在家系統地做大肌肉活動」

4. 對改善幼小學童健康成長的建議

按調查問卷的數據,大部份小學/幼稚園的教師/家長四者皆認為改善幼小學童健康成長的三大建議為:「家長要以身教,常做運動及早睡」、「吃飯時不給學童使用手提電話」及「回復全日制面授課程,可改善學生運動和生活習慣」。這反映了大家除了認為在家要建立良好的健康成長習慣外,亦希望恢復全日制面授可改善幼小學童的運動和生活習慣。同時,有過半的小學/幼稚園家長認為「課堂與課堂之間,學童需要做護眼操」,不知全港有多少小學及幼稚園對此重視?再者,有過半的幼稚園教師/家長認為「給予學童摸不同物料,改善小肌肉發展」,希望小學及幼稚園教師均提供足夠活動促進學童小肌肉的發展。

5. 教師認為學校在課堂內外可做的優化措施

就學校在課堂內外可做的優化措施,此研究設計了一條問題給小學和幼稚園教師作回應,大部份小學/幼稚園的教師皆認為優化幼小學童的運動習慣與健康生活的三大優化措施為:「不管是否有疫情,會按課程要求提供體育活動,使學童有足夠的運動」、「政府提供多些支援,以培養學童做運動的習慣」及「學校提示家長不能太保護子女,讓他們明白子女做運動的好處。吃飯時不給學童使用手提電話」。同時,有過半的幼稚園教師認為「教育局提供多些運動專業培訓給老師進修」、「學校指導家長親子活動,利用水樽、球在家玩體能遊戲」及「學校可找專家做體適能教練,家長較信任」等三項均是課堂內外可做的優化措施,當中反映極需政府重視幼兒體育發展及投入資源。再者,有過半的小學教師則認為「學校善用教育局新指引25%課時的彈性,提供多些運動機會」,希望各小學在規劃25%課時能對學童體育發展有足夠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