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可如何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做貢獻?

本文是2022年度暨南大學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專案(JDGTT202202)研究成果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新華社,2019)提出了要在大灣區打造教育和人才高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大灣區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因為從國家自身的發展中,我們深深明白,抓住教育和人才就是抓住了大灣區發展的未來(光明日報,2019)。上月的《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要分類推進高校改革,建立科技發展、國家戰略需求牽引的學科調整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並強調要堅持強教必先強師,提升教師教書育人能力,健全師德師風建設的長效機制

在高等教育方面,《規劃綱要》主要提出了四條主要措施:一是支持粵港澳高校合作辦學,鼓勵聯合共建優勢學科、實驗室和研究中心;二是充分發揮粵港澳高校聯盟的作用,鼓勵三地高校探索開展相互承認特定課程學分、實施更靈活的交換生安排、科研成果分享轉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三是支持大灣區建設國際教育示範區,引進世界知名大學和特色學院,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四是鼓勵港澳青年到內地學校就讀,對持港澳居民來往內地通行證在內地就讀的學生,實行與內地學生相同的交通、旅遊門票等優惠政策。

那麼,究竟香港高校具備哪些特點或優勢,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過程中可做貢獻?

其一,香港高校可為粵港澳大灣區培養高端人才和學者。香港的高等教育體系有靈活自主的課程選擇、豐富的社會實踐與社會服務等優勢,強調理論學習和實地研究相結合,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只看考試成績,是較為綜合的素質教育體系。而且,香港高校匯聚了全球優質師資,學術力量雄厚。所以,香港高校不僅可為灣區培養人才,同時也可以為灣區高校培訓學者,提供完善的職業培訓和發展機會。從而為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競爭力、高品質研究和產學合作的創新人才(Xie,Postiglione,& Huang,2021)不斷努力,實現《規劃綱要》中的國際教育示範區。

其二,香港高校可助粵港澳大灣區衝出亞洲,走向國際。香港高校在如何將全球化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經驗豐富,擁有與國際接軌的傳統優勢,例如雙語教育環境、國際課程教學和研究經驗等,可為灣區學者提供國際機會。從而帶領大灣區高校發揮「一帶一路」倡議的關鍵作用,並肩負起試點更多改革的責任,幫助中國經濟走向國際化(Xie,Postiglione,& Huang,2021)。

其三,香港高校應與灣區高校加強合作,有助自身發展。香港高校與內地高校合作辦學,互通有無,可以加速科研成果轉換成產品或者服務,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說,在國家「十四五」規劃下,可以形成「香港研究、灣區開發、國家市場、國際融資」的形式,而香港特別是香港高校可在「香港研究」與「國際融資」上發揮所長(中國新聞網,2021)。

總而言之,香港高校擁有國際化的教育環境,坐擁五所全球百強頂尖名校,教育資源豐富且多元。只要善加運用,必將能引領粵港澳大灣區高校的發展,並為粵港澳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進一步落實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和人才高地》,光明日報,2019。
  2.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綱要》,新華社,2019。
  3. 《綜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香港高校各顯優勢》,中國新聞網,2021。
  4. Xie,A., Postiglione,G.A., & Huang,Q.(2021). The Greater Bay Area (GBA)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Its Relevance to Higher Education. ECNU Review of Education, 4(1), 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