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知罪、認罪、赦免、復和」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
前言
近年在中小學,不少學校積極推行訓輔合一的模式。本校合訓導組及輔導組為關顧輔導組,在關顧輔導工作上,按辦團體辦總目標,推行基督化教育,叫人和上帝和好,使人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自然世界和教會復和,建立正面的關係。(香港路德會教育事工,2009)
本校整合訓育組及輔導組為關顧輔導組,著意透過「基督化關顧輔導」模式輔助學生成長,貫徹以「知罪、認罪、赦免、復和」四個階段,協助學生經歷反思、自省的過程。
聖經著重人與人之間決裂後的重修與復和,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五章23-26節有這樣的教導:「所以你在祭壇上獻禮物的時候,若想起弟兄向你懷怨,就把禮物留在壇前,先去同弟兄和好,然後來獻禮物。」
在學校,教師可以怎樣處理人與人之間決裂後的重修與復和,以「知罪、認罪、赦免、復和」處理學生之間的衝突,建立一個互相尊重的校園呢?
評估問題
違規或犯罪行為均由於人與人、人與團體之間的衝突而導致的。傳統的懲罰的手法,往往只是指責或懲處,並不會關注問題的起因。因此,侵犯者傷害他人,就是受到懲罰的一方。於是,「誰受到傷害」的焦點通常會放在受害者身上。然而事實上,違規或犯罪行為均由於人與人、人與團體之間的衝突而導致的,衝突是雙方引起的。
侵犯者會認為對方也有錯,學校卻只看到對方外在的傷痕,忽視犯錯者內心的疤痕,以致侵犯者面對學校的處分,便會變得忿忿不平,認為老師偏護一方。由是,在防衛機能下,侵犯者會先否認自己做錯,堅信錯在對方。而受害者亦因憤怒而只看到對方種種不是,甚至心生報復。沒有重建雙方的關係,只會令彼此的仇恨增加。
勸人相和好
要貫徹「知罪、認罪、赦免、復和」四個階段,推行「基督化關顧輔導」,策略是:
- 協助侵犯者瞭解自己的行為(在甚麼情況下會情緒失控、還有哪些解決方法、如何可避免事件再次發生);
- 讓侵犯者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學校的處分);
- 侵犯者保証事件不會再發生;
- 侵犯者向對方道歉,而受害者也應就自己的錯失道歉。
要讓侵犯者知罪、認罪,關顧輔導組為衝突雙方安排復和調解會議,以讓雙方在當中明辯自己的感受,給予侵犯者及受害人有「申辯權利」,並藉彼此寬恕而消除憤怒(赦免、復和)。神必定赦免凡向祂認罪悔改的人,但是,「愛」也伴隨著「管教」、「責備」,而並不是無原則的饒恕、姑息。正如亞伯拉罕一樣,神並不將犯罪所帶來的結果拿走。(創世記十六章至廿一章)
在復和調解會議內,我們要讓侵犯者明白自己錯在何處,以及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受害者也要學習放下執著、面對自己的過失及寬恕侵犯者。調解會議上,侵犯者和被襲者互相就自己的錯失道歉,並各自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後果。
結語
在基督裏,我們受召去「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屬會辦學的總目標是叫人和上帝和好,使人與自己、他人、社會、國家、自然世界和教會復和,建立正面的關係。要推行「基督化關顧輔導」模式,須以「知罪、認罪、赦免、復和」貫徹訓輔合一的理念,營造和諧有序及關愛的校園文化,實踐基督化教育,裝備學生,為鹽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