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馬場探訪記
位於河西走廊中部的山丹馬場,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於祁連山北麓廣袤無垠的草原之上,閃耀着自然與歷史的光輝。
相傳,這裡是漢代皇家馬場。如今,千年馬場迎來新的蝶變,除了保護開發山丹馬種質資源,這裡農作物蓬勃生長,傳統養殖業轉型升級,呈現出一番新的勃勃生機。
青割燕麥草、脫毒馬鈴薯種薯、高原夏菜、中藥材已成為山丹馬場種植業結構調整的新亮點,2萬畝有機作物生產基地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
走在山丹馬場的田間地頭,一排排馬鈴薯溫室大棚一望無際。山丹馬場三場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中心技術員胥瑞表示,這裡氣候高寒冷涼,是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的「天然涼庫」。「爲了讓馬鈴薯品質更好,我們通過『三級繁育』,從脫毒試管苗的培養到原原種、原種和一級種的生產,從無菌培養室到溫室大棚和田間地頭,讓馬鈴薯品種不斷『升級』。」目前,基地已完成3個自有品種的培育,並存入國家馬鈴薯種質資源試管苗庫,糧食安全攻堅穩步推進。
瞄準現代化發展路徑,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推動農業機械化智能化,讓農產品保「質」又保「量」。在山丹馬場現代農業智慧園區管理平台的屏幕上,氣象、蟲情和農機監測等數據信息,讓管理人員對農作物生長狀況瞭如指掌。
「大型播種和植保機械設備以及技術團隊的支持,讓這裡成為集馬鈴薯品種選育、脫毒、原良種生產、種薯儲藏、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種薯繁育基地。金秋時節,9000多畝的脫毒種薯就要收穫了,純正、高產、抗逆性強的產品,加上訂單式生產,我們不愁銷路。」山丹馬場三場脫毒馬鈴薯種薯繁育中心主任魯玲說。
在馬鈴薯種植大田中,自走指針式噴灌機噴灑出的水霧在陽光的照耀下,形成一道道彩虹。「自從取消了大水漫灌作物後,噴灌設備能節水近50%。噴灌的水量和時間能隨時調控,均勻噴灑既能節水,又能增加產量。」山丹馬場三場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蔡永軍說。
在綠色消費市場火熱的今天,高原夏菜也顯現出不凡的活力。山丹馬場四場工作人員李若凡掀起幾顆娃娃菜下面的地膜,輸水管道露了出來,「我們利用滴灌節水設施,讓輸水量與萬畝蔬菜生長需求相平衡,將專用肥融入水中,精準控制水肥量,打造出水分更足、甜度更高、生長更好的高原夏菜。」
目前,山丹馬場已新建蓄水池6座,噴灌、滴灌等節水農田4.1萬畝,通過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和基礎設施建設,緩解了農業灌溉用水的供需矛盾,讓制種、高原夏菜穩產高產。此外,驢產業和肉牛養殖基地的發展,正推動傳統養殖業轉型升級。
山丹馬場二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建宏表示,為實現草原減畜,調整養殖業結構,基於驢食草量相對較少的特點,大力發展驢產業,通過舍飼餵養與天然草原放牧相結合的方式,減輕草原的生態壓力。「我們正加速推進綠色有機認證,做好驢肉、鮮驢奶、驢奶粉等系列驢產品深加工,推動產業鏈升級。」
在這裡,科技助力養殖業管理現代化,智能監測系統為肉牛茁壯成長保駕護航。「每頭牛都佩戴智能項圈,它們所處的位置以及體溫、反芻和發情等身體信息能反饋到移動終端上,以便我們及時掌握每頭牛的生長狀況,讓科學和規範的養殖管理模式保障每頭牛的品質。」劉建宏說,當牛從草場回到「家」後,智能牛舍已實現溫度的實時調節,讓它們在適宜的環境中成長。
讓生態文明建設與農牧產業協調發展,需要把握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的平衡點。山丹馬場正努力實現農牧業向價值鏈產業鏈中高端轉移,新產業向山下經濟發達地區轉移的產業發展目標,拓展農牧業與旅遊、文化等產業深度融合,探索生態良好、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的綠色發展道路,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當前,山丹馬場的高原生態食品加工業生產犛牛肉幹、犛牛肉醬熟食、濃香食用植物油等產品,逐漸形成自身高原生態食品特色。山丹馬場集大草原綜合類自然風光、大型觀光農業、馬文化體驗、大馬群觀賞於一體,正在祁連山保護區外圍區域打造特色生態旅遊業。
中農發山丹馬場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錢述華說,近年來,山丹馬場構建出綠色環保、高產優質、循環可持續的農畜牧業發展新格局,優質的農牧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祁連山下的產業蝶變,將繼續展現千年馬場的蓬勃生命力。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