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HKPAX啟發藝術教育應轉變的趨勢
由香港藝術發展局籌備多時的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會(HKPAX),終於在10月14日開始一連五日舉行,並且以歷史悠久的簫及笙展現出圓潤輕柔、清晰透亮、感染力強的音色,配合深而沉的鼓聲,彷彿柔與剛、輕與重的對比效果,展現在中西及多元文化的香港,為HKPAX開幕禮演出揭開序幕⋯⋯
今次首屆HKPAX超過演博節目、國際精品演出、講座、展覽及交流活動,1400多位來自超過60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藝術領袖和代表出席,將分享包括16個「演博節目」、15個「國際精品演出」、12個藝團參與的「項目推介」節目,以及21個藝團或個人表演藝術家參與的「地表探索」節目。例如融合了西方的爵士樂與中國古典音樂及說唱藝術地水南音的《1014》 ,探索人類對未來的憧憬與質疑。由日本佈景設計師松生紘子參與構思的《琉璃之歌》,打造一場融合音樂、香薰和香水瓶的精彩戲劇體驗等等!
今次演藝博覧會活動,除了包括來自香港和內地藝團及藝術家的演出,由大型項目到獨立製作,涵蓋戲劇、舞蹈、音樂、戲曲以及多元化的跨媒介藝術外,並以主題「藝術還是非藝術?有關係嗎?」的第五屆國際文化領袖圓桌交流會也成為今次香港演藝博覽揭開序幕。正如藝發局霍啟剛主席指出HKPAX「匯聚來自世界各地藝術專業人士的平台,促進他們建立持久的關係,互為啟發,為藝術生態締造新的可能性和機遇。」
事實上對於今次圓桌交流會的主題,不同地區藝術專家學者作出專業的解讀,例如香港大學前協理副校長徐詠璇教授指出科技在疫情的推動下,讓觀眾更能與藝術家互動。並且她提出的問題「是否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例如農民可以將農場改造成沉浸式藝術空間;食品製造商和版畫師可以合作等孕育了更多傳統藝術之外的「新藝術家」,更指出面對資源有限,由誰定義什麼是藝術以及誰是藝術家?我們最終能否在這些發展上取得平衡?
然而另外一些講者如南非國家藝術委員會理事長的Julie Diphofa 女士認為藝文界要從新工作模式去重新想像和重塑現有形式和技術,例如,在藝術創作注入科技元素、把傳統藝術轉型。數碼平台讓藝術家得以接觸全球觀眾,擴增實境(AR)和虚擬實境(VR)等工具更讓人有身臨其境的體驗,徹底改變我們與藝術的互動方式;創造出全新的藝術表達方式及塑造新的文化景觀。
另外,捷克藝術與劇場研究中心總監和布拉格劇場設計四年展總監Pavla Petrovd博士認為數碼技術吸引了具有財力的環球競爭對手出現,無論規模及投資都較大,成為了藝術文化領域的競爭者。與此同時,數碼技術亦摧毀了一些市場的價值,減少了藝術家籌集創作經費的來源。現在正是經歷文化的基本結構轉變,無論是藝術專才還是觀眾,均與數碼技術一起成長。
並且任職於英國的格拉斯哥眾博物館的Jane Rowlands 太太卻以另一角度表達她的看法,參觀博物館和欣賞收藏品皆是親身體驗,格拉斯哥生活運用數碼科技探索嶄新方式,讓大家在不同地方與博物館藏品進行有意義的互動。不論是傳統的藝廊體驗、國際交流或是設計學習資源,數碼技術都沒有取代親身體驗,而是補足和支持了相關體驗。
綜合以上講者的真知灼見,可以理解我們已經進入一個歷史的轉折點,特別在藝術的領域中,由疫情到科技的發展所帶來的變化,正如香港演藝博覧國際顧問團隊成員何嘉坤博士指出到底傳統藝術會否被科技洪流淹沒,或是更有效地傳播、普及和傳𠄘?
筆者認為要把藝術傳播、普及和傳𠄘是刻不容緩,因為今天藝術已經不再是畫畫、跳舞、彈琴等以技術去演繹藝術那麼簡單,更重要是在藝術上培養人的直覺、推理、想像、創造、平衡多種思維方式等獨立思考和批評能力,基於藝術是一切教育的基礎,更是發揮人與生俱來創造力的媒介及發揮人的無限潛能,才可望凌駕於程式化的A l等科技的發展。因此,未來的藝術也應融合多方面去發展,如現今的STEAM教學,從傳統焦點牢記知識,轉移到栽培人靈活創新、溝通、解決問題等能力,讓人更能夠為不斷改變的未來做好準備,賦予自力更生的技能和態度。
作為藝發局藝術教育主席,希望學校能把藝術教育的功能,作為一種新的思維改進教學,把過去、現在和未來所產生的影響,並整合去教導學生,藝術科老師可以考慮總結西方文化重理智、科學及客觀等精神,融滙貫通與中國文化重內心體驗、直覺等的體會實踐於教學中,甚至把科技、跨學科、跨媒體等融入於教學,為未來香港發展扎下堅實基礎!
另外,現在應該加強藝術團體與學校及政府合作、跨界合作等,培養多元文化及藝術人才,令香港成功發展文創產業,更讓港人有更大的發展機會及空間,如考慮與大灣區內實踐合作共嬴的大方向。另外,要加強香港的文化藝術氣息,提升香港市民大眾對欣賞藝術能力是非常重要,所以除了學校努力培育人才外,各傳媒可考慮多報道有關藝術發展的新思維,打造成為文化之都!
霍啟剛主席指出隨著新的藝術形式在世界冒起,我們除了適應新的體驗藝術方式,也探索藝術生態系統如何順應作出轉變。他更希望可以爭取每兩年舉辦一次香港演藝博覧會,筆者非常支持,更期望未來從教育、地區以及媒體等各方面一起努力,建立香港具獨特文化發展的地區!
此文曾刊載於《紫荆號》,2024-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