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下科幻片的學習空間

連續多期發文,借光影作品來推動教育,特別是用於親子教育上;兩代人同坐屏幕前邊睇片邊吹水,甚麼話題都可以講,言談之間對事對物的看法、價值取向、學科知識等亦有個共通位得以交流,且有助增強親子間感情。

教育是未來的事業。講未來,自然會想起科學幻想作品;主打科幻內容的文學作品多的是,所以光影世界亦充斥大量科幻影視作品。筆者最喜歡睇那些用未來做背景的科幻電影或劇集,因為故事情節、社會背景、科技用品等等的各個環節,充滿著可供探討的學習機會。不過要得以發揮,就不可不做預習功課!

科幻,其實包括了兩個元素:科學、幻想。前者涉及知識成份較多,即使脫離今時的現實也不可過份離譜;後者則天馬行空想點幻想都可以,但要避免光有幻想而言之無物。如作品側重前者,尤其是貼近相關理論和符合科學解釋的,往往被歸類為「硬科幻」;至於側重後者而與科學關聯不大,甚至無相關的,那只可算是幻想性質的創作。然而不論那一個類別,若用心觀賞的話,相信借著故事劇情總能引入學習經歷。

作為科學老師,筆者除去欣賞科幻作品外,更認為科幻能夠提升青少年人追求科學知識的興趣。傳統的《科學怪人》、《地心探險》、《海底六萬里》等作品,加上已給拍成多個版本的電影和劇集,不知道曾經激勵了多少人投身科學學習呢。

至於《星球大戰》系列、超人打怪獸或各式超能英雄片,標準科幻迷多數不會承認是科幻作品,但你總不能忽略當中的創意吧!這裡作品卻能夠拉住不少年紀細的小觀眾的注意力;當坐著觀看或睇完之後,就是大人從旁作出指導教養之時。

早前熱爆的《三體》或涉及時光旅行的劇種,除科學情節外,這類作品的內容都會涉及某個時代的一些社會或歷史的情境;大人的社會性知識亦可在此時派上用場。就如《三體》故事中有些情節涉及上世紀文化大革命,睇戲時或可介入說明一下文革當年的情況、提及引起社會的動盪和帶來的影響、與其後改革開放作個對比,甚至利用劇中情節說明人在亂世中的應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