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力源自生活

作為學習的基本功和起點,觀察力是重要。雖然有些人天賦較強觀察力,事實上這種共通能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觀察往往是起源自好奇心,可惜不少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因好奇心而受苦或被罰,結果只好把好奇心壓抑下來。如此一來要培養觀察力倍覺艱辛。

 

觀察一下別人養的小寵物,它們與成年寵物很不同,幼年貓狗對甚麼都有興趣,端起鼻子去嗅、伸出爪子去撥、也不怕體形大很多的人類或其他動物;原因是它們對周遭有很強好奇心,總是想用自己的官感去探索。其實那就是小動物學習的課程。

 

我們的孩子都差不多。小時候透過五官收集到現象的刺激;未必明白或知悉那是甚麼。所以會左問右問。往往成年人在不勝其擾之餘就無意地給出負面反應,嫌煩臭面,問不下去也就不可能再好奇。慢慢地見到甚麼也無謂問,觀察力自然培養不成!

 

觀察力的培養是來自生活環境。父母長輩如樂於回應提問,對答得以持續,甚至用更多的問題作為引導工具,令孩子多看多想;這樣子學習程式就給啟動起來。

 

入學前時間是孩子主動觀察的黃金時代,因為甚麼對於他們來講都是新鮮、不易明解;充斥在腦袋內的大量問號是驅使他們去問去學的原動力。父母和身邊的成年人善用這個機遇,足以令孩童建構起基本的觀察能力。

 

自然現象也是孩子最容易接觸到的現象,當觀察到不明白的現象時就會發問,很多時成年人都會被「考起」;所以成年人不妨預先充實自己,以免一時不慎提供了錯答案。不懂時也未必要即時作答,陪孩子一齊觀察,或可發現他原先未有留意到的現象,並嘗試記錄下來。家長更可藉此買時間,回應一句「我哋下次再講點解咁嘅」,也好落台呢。

 

科學學習本是十分倚重觀察,日常工作卻令大人忙於應對,協助孩子養成這方面的能力自然是學校老師們的責任。不過自己孩子自己教,不妨多想多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