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給孩子學投資嗎

 一天晚上,11歲的焯熙走進爸爸房間,神色凝重地問:「爸,我儲蓄了一筆利是錢,你可否替我買一手『匯豐』呢?」爸爸抬頭呆着望向孩子,不曉得如何回應。如果是你,你又如何回答他?

當孩子準備升讀中學,他將面對的是另一個更大的世界,除了學業比以前繁重外,他的社交生活、接觸外界的事物,加上網絡科技普及,他的身心發展極速擴闊,他愈來愈需要更大的自主空間,所以父母要懂得在適當時間,多了解他的理財現況,從而建立他的管理能力及自信心。

其實本人一直鼓勵父母們,當孩子到了高小至中學階段,不妨恆常給孩子零用錢,藉此放手讓他學習管理自己的生活費,除非他需要成人的意見,或自管能力很差,否則就是他銀行戶口內儲蓄的錢,我們也不必過分追問。至於日常生活他如何消費,也要給他一個運用原則,並要求他填寫每周理財收支作監察,方便父母了解他的消費能力及心態,用此評估他是否已經擁有以下三個基本「條件及意識」學投資 :   

 

1. 足夠心理質素(心智成熟理解金錢基本運作)

2. 足夠資金 (憑自己從小儲蓄及新年儲蓄)

3. 足夠經驗 (有管理如零用錢的基礎能承受風險)

 

確認孩子擁有以上三個條件後,父母不妨在三個方向跟他討論投資:

   

1. 其實當他對投資擁開始有好奇想法時,相信思維能力不差。相反父親應該值得了解理財方法的來源,也要反思父母自己言行是否直接影響他。

2. 隨即教導孩子風險管理及其承受風險能力,也要讓他明白理財的一個基本原則,就是「有餘錢,才投資」,究竟孩子儲蓄的金錢算不算是「餘錢」呢?

3. 我們不能控制少年人的思想,對他投資意慾不能一下丟掉,父母只需把理財的幾個核心價值觀念,就是金錢觀、自我價值觀、正確生活觀及家庭觀等同時放進他的思維世界內,讓這些觀念去沖擊投資觀念,好好持平考慮各種因素。

 

事實上,投資有別於投機,也不是賭博,而且也會「蝕本」。想想沒有賺錢能力的孩子真的可以「蝕」得起嗎?所以孩子想買一手「匯豐」已經不只是有沒有錢的問題了,相反不如引導他將辛苦累積來的金錢與眼光投資於更有價值的事情上,豈不是有意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