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文化:趣談不同民族的飲食習俗

總所周知,世界上存在著衆多的民族,無論是皮膚、語言、風俗習慣、信仰,還是居住環境、生態影響、文化藝術,都有所不同,形成了色彩斑斕、獨具一格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差異不僅體現在語言、宗教和藝術上,也深深根植於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飲食習慣到社交禮儀,各國的民俗差異常常讓人驚訝,甚至有趣。下面讓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他國的飲食文化:

 

1. 日本

 

日本用餐禮儀非常多,除了吃麵食要發出聲音、吃壽司必須一口吃掉外,還有更多您未必知道的餐桌禮儀。單單是使用筷子的方法,就隱藏了很多只有日本人才會知道的禮儀。例如在任何情況都不能把筷子放在碗上,您必須將筷子放在筷子架上。如果沒有筷子架,可以用筷子的包裝紙摺一個。拿筷子的時機亦很講究,日本人用餐時一定會先把碗捧起,再舉起筷子。如果要換別的碗吃東西,也必須先將筷子放下,接著換碗,最後再拿起筷子。

 

2. 韓國 

 

韓國的飲食文化和中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一些在中國漸漸消失的餐桌禮儀,在韓國仍然保留著。在飯桌上,必須先給年長者盛飯;與長輩一起用餐時,長輩未動筷子,晚輩絕不能先吃;與長輩敬酒,晚輩的杯必須放在較低的位置。與日本、中國不同,在韓國吃飯將碗端起來靠近嘴巴,是非常不禮貌的行為。吃米飯、燉菜和湯時,要用匙羹來吃,吃其他菜式要用筷子。不可以把匙羹和筷子搭放在碗上,不可用筷子指人,也不要用它來戳食物,這些都視為不禮貌的行為。

 

3.  新加坡

 

新加坡的餐桌禮儀與中國、香港大致相同,除了新加坡紙巾的獨特用法。在新加坡的美食廣場、熟食中心用餐時,您會見到空置的餐桌上有幾包紙巾。桌上的紙巾表示有人去了購買食物,用以留座。新加坡將這個動作稱為「chope」,即是「預訂」的意思。入鄉隨俗,去新加坡時記得袋多幾包紙巾,必要時您也可以用紙巾「chope」一下!

 

4. 英國

 

英國人講究優雅,對餐桌禮儀十分嚴緊認真。先講坐姿,背部永遠不能接觸椅背,吃東西時要將身體坐直,優雅地將食物送到嘴邊。喝湯時,您只以稍微低頭,但身體仍需保持挺拔。吃完湯後,要將湯匙留在湯盤中,匙把指向自己。使用餐具的口訣是「左手叉,右手刀」。進餐中放下刀叉時,要擺成「八」字型,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併攏放在盤中,代表您已食用完畢,侍應可以將餐具撤走。

喝英式茶時,要注意的禮儀非常多。倒茶時,正確的順序是先倒茶、再倒牛奶;攪拌牛奶時要從12點鐘方向至6點鐘方向來回反覆攪拌。小茶羹不用時,應該放在茶碟上靠自己的位置。喝茶時,不能用手抓住茶杯把,只能用食指和拇指捏住,並用中指托住杯把底部。當桌子過低時,要將茶碟端至腰的位置,才可以拿起杯來喝茶。

 

不同國家的民俗和文化都不一樣,無論是在飲食習慣、社交禮儀還是對食物的態度上,都反映了各自獨特的歷史背景和生活方式。這些差異不僅增添了旅行的趣味,也讓我們在交流中更加理解和尊重彼此的文化。在全球化的今天,了解和欣賞這些文化差異,將有助於我們建立更加和諧的國際關係。這些都是人類文化的瑰寶,值得我們共同珍惜與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