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陰影下淺談香港教育

美國特朗普政府如期發動關稅戰,在日益盛行的去全球化趨勢以及其門羅主義舉措,震撼全球。筆者雖然在教育界,但也感到一些同行的不安。關稅好比投向水面的石子,激起了層層漣漪。

特朗普的關稅戰雖然不是直接針對香港,但對全球貿易格局的擾動會不可避免地波及香港這個高度依賴貿易的經濟體。全球供應鏈中斷、投資意願降低,加上市場種種不確定性,都可能間接影響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

教育是政府開支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近年來浮現的預算赤字以及削減大學經費的計劃,暗示的潛在財政壓力下,即使港府曾承諾增加教育投資,教育都或將面臨預算緊縮的風險。有經濟學家建議政府減少教育開支以節省資金 。事實上,香港政府已宣布計劃在未來三年內削減大學撥款2%,預計可節省約28億港元。大學還需一次性向政府返還其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中的40億港元 。儘管教育局局長表示,即使削減撥款,大學仍能應對,其儲備金足夠應付約四個月的開支,但學界仍對此表示擔憂,認為這可能會對教學和研究產生長遠影響,並可能削弱香港吸引人才,包括學者和學生的能力。關稅可能直接導致物價波動,雖不直接影響教育本身,但可能擠壓低收入家庭的預算,間接影響其子女接受額外教育資源的能力,加劇教育機會的不平等。這些都是該有所預算和準備應對的。

政府若能繼續保持對弱勢學生的資助,例如書本津貼、交通補助等,可以考慮重新審視現有的資助計劃,並進行整合,使其更具彈性和針對性,可確保資源能有效地分配給最需要的學生。同時,政府也可以推動學校和社區組織和非政府機構合作,為弱勢學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例如課外活動、技能培訓等,幫助他們提升自信心和發展潛能,從而促進教育公平。

學校應致力於創造一個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重視學生的多元背景和需求。教師可以接受相關培訓,以提升其文化敏感度和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的能力。學校更應靈活地運用現有資源,例如學習支援津貼,以幫助學業落後的學生和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有心的老師可以在課堂以外,推行額外的小組關顧、課後輔導等措施,為這些學生提供進一步支援。 

經濟不景氣可能導致教育資源減少,學生應覺悟危機,培養艱苦奮進、堅毅不屈的態度,更要明白學習的重要性。善用資源方面,學生可利用網上免費或低成本課程補充學習,組織或參與學習小組提升效率,並尋求社區的教育支援。在校內,應充分利用圖書館、輔導班等資源並主動與老師溝通。此外,培養自學能力、制定學習計劃、提升時間管理技巧和數碼技能,掌握線上學習工具及資訊搜集整理能力,對於在資源有限的環境下有效學習至關重要。

在全球去全球化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動盪世局下,香港經濟難免受到波及,連帶教育資源亦可能面臨緊縮。然而,越是多變的時代,人心的堅韌與對知識的渴求越發重要。面對挑戰,學生更應秉持艱苦奮進的態度,善用有限資源,例如線上學習平台、學習小組及社區支援。社會不應放棄教育,學校和政府也應致力於保障弱勢學生的教育機會,創造更具包容性的學習環境。可以預見,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年代,具備堅毅品格、獨立思考能力和持續學習精神的優質人才,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