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JPEX事件中可令孩子「金錢覺醒」 作者: 關顯彬(前任小學校長、現任財商教育學院校長) 刊登日期: 2025年11月16日 關鍵詞: #普及教育#便宜莫貪#儲蓄#量力而為#身教重於言教JPEX案是近年一宗主要於香港發生的層壓式金融騙局。它開始於2020年,是一種「面向全球」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但其於2023年9月已被香港證監會聲明中點名指控。直到今年最近警方正式拘捕80多人,當中多名藝人及網紅涉其中,都指控他們涉嫌串謀詐騙,並透露接獲至千多名受害報案,涉及近12億元「騙金」,可算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案件。在此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核心關鍵,其一為產業監管之重要性,其次是普及(公眾)教育。前者當然是靠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如何面對新興的概念和科技,與時並進,不斷提昇更強的管制力與執法權力。而後者在教育上要向下扎根,一方面幫助成年投資者建立好正確觀念及風險意識外,本人卻關心問題根源 : 特別培育下一代(青少年) 「正直不貪」,擁有對抗金錢引誘的氣節才是根本。古人說得好:「貪財是萬惡之根」,究竟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不貪財至騙財,不輕易為錢財所動?父母除了讓孩子認識貪財者最終面對悲劇的收場外,其實金錢覺醒的秘訣在於以下四個基本功: 1. 訓誨孩子「便宜莫貪」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可能就偷金,教導孩子「物雖小,勿私藏」,從小不可以隨意佔據人家的東西,思念長久的就會貪,影響很深遠;因為他貪,到最後很可能想要的東西他就會不擇手段去偷、去搶。所以養孩子的正直不貪,在他往後能夠培養正直廉潔之心,可貴。 2. 恆切地儲蓄 父母鼓勵孩子一有錢就儲蓄。只有那些養成儲蓄習慣的人,歷練能耐,憑己之力去消費,不容易受物慾世界所引誘,自然就不貪。以下提供兩個能夠做到儲蓄的要訣: a. 不隨便借貸,提早享受 (不洗未來錢) b. 學會知足 (用所當用) 3. 有計劃用錢,量力而為 負債比還債來得容易麼?今天很多人造成財務壓力的主因,不是他們賺得不夠,而是在於用錢不當所致。在這個物質世界裏,目標無限,但金錢有限,那時就要學習將目標排上優次,按「先求有,再求好」原則來消費,若果習慣量入為出,先做好用錢預算,永遠不染負債,也會不貪,踏實生活,人就自然安心快樂了。 4. 父母身教最重要 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是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不貪心,首先家長自己也要樹立好榜樣,不做貪心的父母。不少香港人都有怕「蝕底」而貪小便宜的壞習慣,如在餐廳多拿紙巾或牙籤、拿取多份免費贈品等,小朋友看在眼裡就會不知不覺地模仿行為。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要知道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給孩子看,時刻告訴孩子不要貪心,灌輸正確的觀念給下一代。生於物質年代,擁有永無止境的物欲的孩子,總是要求買這買那,不少父母因錯用疼錫子女方法,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和欲望;可是當孩子太容易得到那件玩具後,眨眼間就又會萌生想要另一樣,不自覺中助長貪得無厭的心理。這樣看來,「貪」本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要不斷自我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有問題,再而跟進了解孩子出現貪念來源多於責備,再與他們討論與溝通。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改變貪念及行為,學會知足常樂之餘,學會多些考慮別人,人生就獲得雙倍快樂! -------------------------------------------------------------------------------------------------------如大家有興趣繼續探討,可以click入以下連結參加本人舉辦之線上分享講座 :日期: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8:00-9:30 形式 : zoom 分享嘉賓:「財商教育學院」正規課程校長 關顯彬先生報名連結
從JPEX事件中可令孩子「金錢覺醒」
JPEX案是近年一宗主要於香港發生的層壓式金融騙局。它開始於2020年,是一種「面向全球」的加密貨幣交易平台,但其於2023年9月已被香港證監會聲明中點名指控。直到今年最近警方正式拘捕80多人,當中多名藝人及網紅涉其中,都指控他們涉嫌串謀詐騙,並透露接獲至千多名受害報案,涉及近12億元「騙金」,可算是香港有史以來最龐大的案件。
在此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到兩個核心關鍵,其一為產業監管之重要性,其次是普及(公眾)教育。前者當然是靠政府有關監管部門如何面對新興的概念和科技,與時並進,不斷提昇更強的管制力與執法權力。而後者在教育上要向下扎根,一方面幫助成年投資者建立好正確觀念及風險意識外,本人卻關心問題根源 : 特別培育下一代(青少年) 「正直不貪」,擁有對抗金錢引誘的氣節才是根本。
古人說得好:「貪財是萬惡之根」,究竟我們如何教導下一代不貪財至騙財,不輕易為錢財所動?父母除了讓孩子認識貪財者最終面對悲劇的收場外,其實金錢覺醒的秘訣在於以下四個基本功:
1. 訓誨孩子「便宜莫貪」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可能就偷金,教導孩子「物雖小,勿私藏」,從小不可以隨意佔據人家的東西,思念長久的就會貪,影響很深遠;因為他貪,到最後很可能想要的東西他就會不擇手段去偷、去搶。所以養孩子的正直不貪,在他往後能夠培養正直廉潔之心,可貴。
2. 恆切地儲蓄
父母鼓勵孩子一有錢就儲蓄。只有那些養成儲蓄習慣的人,歷練能耐,憑己之力去消費,不容易受物慾世界所引誘,自然就不貪。以下提供兩個能夠做到儲蓄的要訣:
a. 不隨便借貸,提早享受 (不洗未來錢)
b. 學會知足 (用所當用)
3. 有計劃用錢,量力而為
負債比還債來得容易麼?今天很多人造成財務壓力的主因,不是他們賺得不夠,而是在於用錢不當所致。在這個物質世界裏,目標無限,但金錢有限,那時就要學習將目標排上優次,按「先求有,再求好」原則來消費,若果習慣量入為出,先做好用錢預算,永遠不染負債,也會不貪,踏實生活,人就自然安心快樂了。
4. 父母身教最重要
孩子最大的模仿對象是父母,要讓孩子學會不貪心,首先家長自己也要樹立好榜樣,不做貪心的父母。不少香港人都有怕「蝕底」而貪小便宜的壞習慣,如在餐廳多拿紙巾或牙籤、拿取多份免費贈品等,小朋友看在眼裡就會不知不覺地模仿行為。所謂身教重於言教,爸爸媽媽要以身作則,要知道所有的言行舉止都是給孩子看,時刻告訴孩子不要貪心,灌輸正確的觀念給下一代。
生於物質年代,擁有永無止境的物欲的孩子,總是要求買這買那,不少父母因錯用疼錫子女方法,努力滿足他們的要求和欲望;可是當孩子太容易得到那件玩具後,眨眼間就又會萌生想要另一樣,不自覺中助長貪得無厭的心理。這樣看來,「貪」本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父母要不斷自我檢視自己的教養方式是否有問題,再而跟進了解孩子出現貪念來源多於責備,再與他們討論與溝通。從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去思考和改變貪念及行為,學會知足常樂之餘,學會多些考慮別人,人生就獲得雙倍快樂!
-------------------------------------------------------------------------------------------------------
如大家有興趣繼續探討,可以click入以下連結參加本人舉辦之線上分享講座 :
日期:2025年11月20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8:00-9:30
形式 : zoom
分享嘉賓:「財商教育學院」正規課程校長 關顯彬先生
報名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