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管理策略淺談

一、引言

此文獻的目的是探討我作為新教師在教學初期面對的困難和挑戰,並分享不同的課堂管理策略以改善課堂管理及為學生建立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從而反思中學教師在課堂管理方面的角色。

 

二、課堂上面對的困難

由於我的教學經驗尚淺,剛到創知時,我未能掌握課堂的節奏及照顧不同學生的需要,以致學生在我的課堂上出現不同的行為問題。我開始時感到十分吃力,亦不知該如何應對,於是擺出強硬的姿態責罵學生,然後有學生便以挑戰的語氣說老師這樣會令他們很害怕,其他學習能力較佳的學生亦不滿因秩序問題使教學進度緩慢。因此,改善課堂管理便成為了我的首要目標。

 

三、課堂管理策略分享

經過幾年時間的反覆摸索,我認為有幾項課堂管理策略對改善學生的行為問題及為學生建立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尤其重要,分別是互相尊重、善用賞罰制度、有效溝通及公平對待學生。

3.1  互相尊重

共同建立一個寧靜、和諧的環境對學生的學習尤其重要。因此,我會於開學時向所有學生說明不得以任何形式取笑或作弄同學,這樣學生於課堂上才會感到安心,並願意回答問題及參與課堂活動,即使答錯時亦不會感到自卑。此外,除了學生要尊重老師及其他同學,老師亦要尊重學生,不能仗著擁有權力便任意使喚學生。唯有老師共同參與在內,學生才會信服。假如我令其他學生感到受冒犯,我會就語氣過重向學生道歉,再嘗試以較溫和的方法,與該名學生單獨詳談,指出我的憂慮,希望能跟他共同解決問題。

3.2  善用賞罰制度

我會讓學生明白每個人也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而承擔相應後果,如欠交功課者必須放學後留堂補做,出言不遜者必須向對方道歉等,令學生學會三思而後行,學會自我控制。這亦使學生了解自己應擔當的角色及應有的行為(Drekuirs, 1968)。而當有學生表現良好或有進步時,我便會在全班學生面前讚賞他們,希望藉此引發正面的漣漪效應,使其他學生能學習這些良好的行為(Kounin, 1977)。

3.3  有效溝通

現代社會競爭激烈,學生普遍有較多的心理需要。因此,我會盡量避免責備學生,希望能與學生進行和諧溝通,讓學生明白我是對事不對人(Ginott, 1972)。當有學生故意跟我對抗時,我會先嘗試使學生冷靜下來,請他放學後進行一對一面談,以了解其問題行為的背後的原因。另一方面,對於屢勸不改的學生,我會使用「我的訊息」,詳細地向學生描述他的行為,引致的後果以及老師的感受,希望能夠動之以情,說之以理,使學生體會到老師的處境,從而改掉這種問題行為。若問題持續沒有改善,便會約見家長深入了解。

3.4  公平

無論是用什麼課堂管理方法,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偏頗任何學生。若果平日乖巧的學生在上課時聊天,必定要立刻糾正,不能姑息,否則其他學生便不會再信任老師,亦不願意再遵守任何規則。此外,如有比賽及活動,我們應給予所有學生有同等的機會參加,讓平日學業成績較遜的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

 

四、教師在課堂管理方面的角色

教師的角色已經今非昔比。在我的中學時代,老師仍然是領導者的角色,學生十分聽從於老師的指示,即使是叛逆的學生,亦會怕被罰留堂及見家長等懲罰,因此課堂管理相對輕鬆和簡單。但現時學生的家庭問題和情緒較多,因此,教師要成為一個促進者,在課後要多花時間與學生和家長溝通,了解他們行為背後的原因,再與學生一起訂立規則、目標,輔助他們建立正面的自我價值,最後才能提升他們的學習動機,達至課堂管理的最終目的。而教師應要時常檢討現況,因應不同學生的性格來調整課堂管理方法,不能一成不變。

 

五、總結

雖然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風格,但不管採用什麼課堂管理方法,我們都應該秉持互相尊重、賞罰分明、有效溝通及公平的原則,為學生建立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最後,教師作為一個促進者,亦要多反思、多調整,才能採取合適的措施進行課堂管理。

 

 

參考文獻

  • Dreikurs, R. (1968). Psychology in the classroom (2nd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 Ginott, H. (1972). Teacher and child. NY, NY: Macmillan.
  • Kounin, J.S. (1977). Discipline and Group Management in Classrooms. Huntington, NY: R.E. Krieger Pub.

 

 

 

此文曾刊載於《創知中學教研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