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在金錢世界中學會感恩
最近看過一段港聞,內容是一位港媽講述家中故事,她的丈夫早前手部受傷需到醫院縫針,並向公司請數日病假。但港媽指,女兒不但沒有關心父親,更表示:「呢個爸爸好冇用……」原來十歲未足的她是指爸爸不肯買手提電話開始,令她不可以玩遊戲及傾電話,更怪責爸爸:「呢個爸爸好冇用,少少錢都出唔起!」在她眼中認為這個爸爸「又冇錢又冇用」。港媽在帖文中慨嘆:「點解個女會變成咁?幾歲人仔下下講錢。」以上是一個典型家庭的一個悲劇,令筆者聯想起另一個家庭悲哀故事 :
曾經認識一對中年父母,他們的小孩大學畢業,到社會上班了,有自己的收入,因此父母不再給零用錢。可是入了社會的「小孩」每天卻是用好的、吃好的、追潮流、講享受,忽然發覺錢仍是不夠用,他竟然給父母送了一句話:「爸媽,如果你們早知不能一輩子都供給我這樣的生活,為何當初自小養成我這種生活習慣……」
聽後感到心酸了,我打了個冷顫,我會否是這樣的父母?有一天,孩子會否跟我說這番話?究竟他真正需要的是什麼?父母做錯了甚麼 ?
父母們,請不要刻意地擺脫下一代接受現實生活的日子,若苦的日子真的來臨,捱點苦何嘗不是好事,更不要因為讓孩子有同樣經歷而感心痛。只怕一天他們會變成溫室花朵,不能承受風吹雨打。其實問題的核心在於一家人是否學會生活一切從「感恩」開始。
現今社會物質豐富,一般人都比前日子富起來,正因如此,大的小的都向錢看,每每造成用金錢(物質)來成就兩代情。很多父母以為供應最好物質生活等於愛錫孩子,對於弱勢家庭父母壓力更大。其實看清楚一點孩子童年時需要是 :
- 父母真摰的陪伴及支持
- 讓孩子漸漸懂得自我生活,負責任
- 生活的一切東西不是理所以當然,培養感恩的心
以上三點與金錢沒有直接關係。其實,父母可以做些甚麼 ?
父母不要事事向錢看,讓孩子從小感受到金錢以外還有很多快樂源頭。
知足生活,給不同年齡的孩子一些「生活知足數字」,大家容易滿足 (例: 我教6歲女兒她只需要四對鞋) ,第五對鞋如想要了,就要思考自己購買能力。
常存感恩,讓孩子對物質的注意力歸回源頭感恩很重要,讓孩子明白生活中所需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由體會父母養與育的辛勞,其次帶領孩子想想每天生活中有誰默默幫助了自己,值得孩子向他說句多謝。
各位讀者,別讓我們的孩子 : 想起父親時只想到買玩具或雪糕,想起母親時只想到買靚衫靚裙,而沒有感受到你的「愛」。否則一天,他有能力擁有以上的東西時,到時父母就沒有存在的價值。
有人曾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雖然這是一句古老的諺語,我卻認為正是給現代人最受用的忠告。向孩子教導感恩,是留給他們一項比萬貫家財過重要的資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