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兒童

  • 教育實踐

    讓孩子做個愛家的「慳家王」

    宏觀世界,猶太人跟中國人都是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的民族,然而他們的傳統智慧在今天仍是活用其中,猶太人的理財教育也是全球之冠,猶太人對孩子的理財教育確有一套獨特的方法。
  • 教育實踐

    讓孩子在金錢世界中學會感恩

    最近看過一段港聞,內容是一位港媽講述家中故事,她的丈夫早前手部受傷需到醫院縫針,並向公司請數日病假。但港媽指,女兒不但沒有關心父親,更表示:「呢個爸爸好冇用……」
  • 教育實踐

    養兒防老不如教孩子理財

    「養兒防老」是華人傳統的觀念,惟一項調查發現,67%受訪者認為養兒防老觀念已經不合時宜,有四分一家長仍在供養「成年」子女。相反,近40%或以上的70或80後年輕人,其總資產總值卻低於25萬港元,不足以應付往後的日常生活。無怪不少剛出社會工作的年青年人經常問筆者 : 「我們每月的收入都是剛好夠自己生活開支,何來餘錢給父母作家用 ? 我們是否一定要這樣做 ?」
  • 教育實踐

    窮家庭與富家庭的教養

    今天香港雖然被譽為國際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從聯合國指出香港貧富懸殊問題是全亞洲最嚴重。根據2022年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葉兆輝表示住戶最低及最高入息差距由30年前的大約12倍,升至今年首季逾40倍,基層收入不足以餬口。
  • 教育實踐

    理財新世代:從消費者到生產者

    荷蘭有一個「女王節」,這個節日類似我們的兒童節,但是節日的內容完全不同。在荷蘭,這一天對孩子們來說,是要當一天勞動生產者去賺錢的日子。全國各地隨處可見跳蚤市場,在那兒孩子們是最捧的商家。
  • 教育實踐

    夾公仔勿成癮

    三年疫情過去,百業待興,市民再回復平常生活。最近筆者留意到很多消遣性質的店舖因此再度開業,其中一項是夾公仔販賣機,每次看到公仔機內有心儀公仔,腳步自然停下,然後不斷投幣,可惜換來無數次絕情,公仔都從鉗中溜走了,到底哪是玩樂或是賭博?為什麼因為一隻公仔要賠上多倍代價 ?
  • 教育實踐

    先見汗水,才有薪水

    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開始教導孩子金錢學問,以為教他們懂得消費就是最重要,但我想不是。因為有三點前設觀念要為孩子首先建立 :1. 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2. 先懂錢從何來,才學錢從何去;3. 先建立工作意義,後獲取工作價值
  • 教育實踐

    父母錢財「大曬冷」,令孩子提早躺平

    如果父母一早向孩子透露留給他們了千萬遺產,希望他們能夠感受到父母的愛,究竟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曾經有銀行針對本港富裕家庭的財富傳承進行調查,發現持有逾百萬元以上流動資產者,平均希望留下1,100萬元遺產予子女,高於子女期望的300萬元。其中逾半受訪者傾向子女間平均分配財產,但有逾一成人會以對子女偏愛及性別而決定分產比例。
  • 教育實踐

    人生要負的責任跟錢無關

    人生中,責任和獨立有密切的關係,自小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判斷、分析,將來便會是個責任感很強的人。但現今大多父母對孩子的日常生活介入太深,使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奪去他們的磨練機會,自然長大後就顯得沒有責任感了。
  • 教育實踐

    一件牛仔褸的理財哲學

    今天物質資源豐富,我們新一代衣食無憂,父母過多的供應,已經造成下一代將擁有的變得「理所當然」。作者透過買一件牛仔褸給女兒,引領她思考重要理財哲學。
  • 教育實踐

    3至12歲最關鍵 — 兒童財商教育刻不容緩

    FQ(簡稱財商)是一個人認識金錢和駕馭金錢的能力,是一個人在理財方面的智慧。研究顯示,3至12歲是兒童理財教育的關鍵期,在這個階段,孩子的金錢價值觀和消費尚未形成穩定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