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傳」中華文化 實踐價值觀教育

  • 作者: 馬美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中文科科主任、對外推廣委員會副統籌)、羅啟心(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環球課室統籌)、鄺立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統籌、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主任)、洪昭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副校長)
  • 刊登日期: 2024年3月27日
  • 關鍵詞:

前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積極推廣中華文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承傳民族文化。而學校亦以「修己善群」為校訓,重視發展學生的正面價值觀,透過跨學科合作及實踐服務活動,並善用社會資源,持續為學生創造體驗式學習和服務機會,從而提升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培養學生對國民身份的認同,同時實踐我校校訓關愛社會、服務大眾的精神。

計劃概要

「承傳」中華文化計劃以首要價值觀為綱,培育學生「國民身份認同」,並透過跨學科推展,將中華文化傳統意義融入生活之中。在國民身份認同面向上,透過一系列中華文化教學、全方位學習活動及姊妹學校交流計劃,建立中港連繫,共建一衣帶水之情。與此同時,學校亦融合同理心的這項重要的價值觀,以中華文化傳統德育價值為本,在課程及全方位活動中,強調關注學童身心靈需要。

學習策略

在推展計劃時,各學科以生活實踐作為具體學習情境,並配合師生互動,以支援學生成長,並掌握具體的學習概念。基於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是透過真實的體驗活動,當學習情境與實際應用情境的程度越高,越有助於學習者習得所學。教師角色由不單純粹教學或支援,並重視互動;同時扣連體驗式學習,讓學習情境化成具體經驗(如包括活動籌辦、策展或導賞),並持續實踐、觀察、反省、總結,相關總結成果作為下一個學習階段的起點。

整全的校園氛圍建設

本校年度的主要價值教育主題為「國民身份認同」,學校以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中文科、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和歷史科作為核心小組,在全校全方位推動與國民身份認同相關的價值觀教育教學及活動。在2023-2024年度內,推動內容包括:

具體實踐示例

學生或許會認為中華文化是遙不可及,繼而對其不感興趣。故此,學校透過不同學科的課堂設計及延展活動上,增加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興趣。

在課堂設計上,中文科以中華文化、文學、中國傳統價值觀與課程連繫,串連技巧,將中國傳統價值觀有機結合於科目的課堂學習,當中以連繫學生生活為主,讓學生更容易產生共鳴,並加入相關的中華經典名句及故事等,增添學生學習中華文化的興趣;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會在教授相關課題時,透過課堂活動讓學生了解中華文化,例如教授主題一《「一國兩制」下的香港》中「近年國家在不同領域取得的成就」的課題時,會安排學生分組就不同國家成就進行研習,由學生自行完成資料搜集及匯報,例如學生在介紹國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時,會了解孔子學院的背景,明白在外國也有機構提供學習漢語及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的機會,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選擇自己有興趣的課題進行研習。歷史科透過學生自主製作影視教材及情境式教學,將價值觀教育融入學科之中,課題涉及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早期華工血淚,及華人團體在港興辦學校等,並從中強調建立學生國民身份認同中的文化認同及以同理心角度了解不同年代華人對建設香港、國家以至世界的努力。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置入歷史時空情境,並作出實踐。除安排學生就相關主題製作影片外,亦包括在利用影視作品作教材。學科重視安排預習活動,將學生分組,在上課前,先觀賞電影/影視作品的特定選段,並重點觀察分析。課堂上,並加入電影演繹或匯報,學生按所分配的時段,重新演繹相關最有印象的人物選段或向同學報告相關選段的歷史時空或當代時間發展的資料,補充所學。最後由教師重申課題要點,歸納電影帶來的信息及價值意義。

聯校電影欣賞 結合語文及文化教學

 

在延展學習層面上,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推動全校性價值觀教育實踐,持續透過升旗隊及升旗典禮、國旗下的講話、國慶週、國家安全教育週及壁報設計比賽,全校性推廣中華文化。包括與中文科協作,讓學生透過製作有關農曆新年、中秋節等中國傳統節日的短片,以有趣的方式介紹相關的習俗、傳說、師生訪問,而在臨近新春期間,學校亦舉辦了中華文化體驗活動,當中包括即席揮毫慶新春,一人一利是慈善籌款活動,除了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讓師生亦能參與其中,藉此營造全校氛圍,更能透過慈善籌款活動,讓學生在節日裡明白關懷他人的重要,培養學生的同理心,體現儒家仁愛的核心思想。

而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及歷史科,為了提供機會讓學生探索及培養其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學校邀請了不同專業人士及機構,向中四學生分享有關如何透過活動或產品推廣中華文化,亦讓學生了解如何把中華文化融入在現代生活中。當中講者包括新中式傢俱的設計及創作、懷舊小食與現代設計、插畫與中華文化元素等主題,並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選擇參與哪個分享,不是由老師分配,而從學生興趣出發能增加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他們認識社會上有不少文創產品,了解中華文化其實與其修讀的主科及選修科是相關的,甚至與其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除了以上活動外,學校亦重視學生深度學習及體驗的部分,包括中文科與公民科舉辦茶文化傳承課程和茶文化大使計劃,透過品茶賞茶析茶細味茶韻餘香。學校亦鼓勵茶文化大使應用所學,發揮所長,藉以弘揚中華文化。在下學期,由企業會計及財務管理科,帶領部分茶大使,組隊參加創業比賽及推廣精神健康比賽,並以「『心』茶細語」作為主題,融合傳統文化、文創和心靈支援;學生創新計劃最終獲主辦機構認同計劃理念及資助,將於下學期環繞茶文化設計一系列活動及製作茶製品,讓我校學生及社區人士,以「嗅覺、味覺、觸覺、視覺和聽覺」等五感方式,具體運用「茶」作為紓緩心靈的途徑和工具,並透過「五感」體驗得到放鬆,同時透過軟性方式宣揚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的茶文化。

此外,中文科及公民科持續舉辦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除了安排流動非遺車到校內,透過「非遺專車小館長」、「非遺大舞台」及在圖書館展出與非遺相關的書籍等,希望以有趣和互動的方式提升學生對非遺的認識,讓他們從中學習欣賞和珍惜文化遺產,及由家政科舉辦文化遺產傳承茶粿手作坊,寓品嘗美食於文化推廣。

 

著重校外經歷,扣連課程學習元素

為了讓學生全方位體驗中華文化之美,吸收中華文化優秀的養分,學校推動學生走出課室學習。學校環球課室組,每學期舉辦姊妹學校交流團,例如2023-2024年度上學期,由中二級學生前往珠海市中學進行交流,讓學生能透過交流活動,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提高國民身份認同。學校亦將持續提供內地考察的機會,包括三月到武漢及四月到佛山進行我國近年科技發展的姊妹學校交流;五月到四川進行歷史與文化考察,在考察前亦安排全級中四及中五學生為姊妹學校交流團設計具兩地特色的團衣及交流活動,增加學生參與度。此外,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亦在2024年元宵佳節,參與深圳福田市市政府的推廣計劃,安排同學穿著華服到訪深圳不同地點拍照打卡,包括全深圳最高的平安金融中心、有最美婚姻登記處之稱的香蜜公園、民俗風情的特色地下沙村等,並由專業攝影師拍攝,展現中華文化優美一面。

學校亦重視培訓學生未來生活技能,致力培育學生成為文化及博物館導賞員和中華文化推廣大使。中文科、公民及社會發展科、歷史科透過跨學科合作,與學生到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參觀三星堆展覽,及設計校本的大灣區文物藝術及博物館導賞員計劃,以專家教室形式,透過不同的培訓活動和實踐,加深新一代對文物及博物館專業的認識和興趣,讓學生掌握文物導賞知識及技巧的終身能力。培訓後,學生負責帶領及規劃故宮文化導賞活動,包括為區內小學及新界西長者學苑聯網,進行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的導賞活動。學生亦擔任學校的中華文化大使,持續到區内小學協助舉辦中華文化日,為學生舉辦中華文化攤位,透過急口令、猜燈謎、投壺、表演中文朗誦等活動,增加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興趣。

上述情境學習策略,通過參觀博物館、學校交流、歷史建築考察等,促進學生認識和了解國情,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除了讓熱愛中華文化的學生領袖能力加以發揮外,亦回應校訓「善群」即貢獻社區的目標,並在文化層面上,推動學生全人發展,提高其國民身份認同及培養學生對中華文化的長期關注。

總括而言,學校積極推廣中華文化,實踐價值觀教育,培育學生關心大眾福祉,成為貢獻社會和國家的未來棟樑。而透過多元化的中華文化活動,讓學生能按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參與其中,全面培育學生的正面價值觀和態度,並讓他們身體力行,付諸實際行動,真正達到我校校訓「修己善群」的精神。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