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閱讀教學

一、引言

傳統的中文科教學,大多着重文章體裁、語文基礎知識,聚焦在聽、說、讀、寫的能力訓練,但身處在今天的社會,只是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便足夠嗎?事實上並不然,中華文化、品德情意及文學的學習範疇同樣重要,可惜在現實教學中,上述的學習範疇,不是流於瑣碎就是匆匆帶過便算。由於只着重能力的訓練,結果令學生感到學習中文愈來愈難掌握,亦愈來愈枯燥無味。因此本校在一年前重新組織教學單元,以品德情意、文化、文學為主題,從而修訂各級的單元學習重點,以及據此調適學習材料,務求令中文不是只有工具性的作用,而是更具情味的民族語言。

二、品德情意為主題

本校的中國語文課程原跟隨坊間的教科書,以文類組織學習單元,如「記敘單元」、「說明單元」,如此組織單元教學,焦點自然落在能力訓練、知識鞏固方面。但在一年前開始,改以相關的品德情意、文化或文學主題,連繫學習材料,以下是重新組織單元示例。

表一、中一級原有單元及重新組織學習單元的變化

年級

原有

重新組織

中一級

說明單元

愛護自然(說明)

記敘單元

感恩親情(敘情、抒情)

人物描寫單元

說孝(人物描寫)

以品德情意、文化重新組織學習單元後,本校強調的是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反思道德、文化的意義,及培養學生的德行。

學習的焦點不同了,選取的教學材料自然有所增刪或更換。以上述的說明單元為例,修訂了的學習材料,既能鞏固學生在讀、寫能力,也會深化學生的對自然萬物的認識,有助培養他們仁人愛物的情懷。 

 

表二、原有與修訂後的閱讀篇章、作文題目的比較

原有的閱讀篇章材料

修訂後的閱讀篇章材料

生物之間的微妙關係

生物的睡眠

西湖清明節

故宮博物館

生物之間的微妙關係

生物的睡眠

荔枝圖序

有趣的動物語言

原有的作文題目

修訂後的作文題目

章則(實用文)

環保生活

      

以前的單元教學是講述說明的技巧、層次、順序,所選的文章都是以分析技巧為主,篇章之間沒有關連,學生感到瑣碎,同時上述清明節、故宮兩篇文都是文言文,用字較艱澀,中一的學生大感吃不消,拖慢教學進度。同時說明文因難擬寫題目,結果以實用文章則取代,學生更感到說明文枯燥無味。修訂後的篇章,所選的文章都緊扣着單元主題愛護自然,聚焦在大自然動、植物,旨在培養學生對自然事物的關懷。在課堂上,開展說話訓練,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的動、植物,課堂自然熱鬧有趣。同樣,寫作題目亦緊扣着品德主題及單元能力,令學生反思自己平日的行為對大自然的影響。

三、推廣閱讀

在重新組織的學習單元,更可以引入以書本為教學材料,如上述的人物描寫單元,除了原有的篇章外,還加上《父親母親》一書,閱讀的篇章大大增加,因為教學的篇章只選一、兩篇,之後,可以利用書本作課外閱讀,將閱讀教學延伸至課外,令閱讀成果變得更多樣化,所學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印證、反思,令學生學習更有動力、語文變得更有情味。

為了加強學生認識中華文化、深化他們的人民關懷,推展跨課程閱讀是免不了,本科曾與生社科着同一主題──清明節,各自訂立不同閱讀材料及策略,如中文科閱讀有關清明節的詩歌,思考其中道德倫理;生社科閱讀報章新聞,思考節日變化及存在價值,這有助學生閱讀不同領域的書籍,提升閱讀興趣,深化思維能力。

四、結語

學習若只流於工具性的訓練,只會訓練出一批能力很高的精英,但這樣的精英又是否我們社會所需要的呢?事實上,有才無德的精英並不是社會所需要的,我們作為教師,焦點還是在育人品格,中文科滿載着我國傳統道德精神、文化精粹,我們應該以中華文化、品德情意培養我們的學生,成就一批德才兼備的精英,這才是我們社會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 課程發展議會(2017)。《中國語文教育學習領域課程指引(小一至中六)》。香港:課程發展議會。

 

 

 

此文曾刊載於《創知中學教研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