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析《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更新重點與方向

教育局早於2022年11月公布《基礎教育課程指引──聚焦·深化·持續(小一至小六)》(2014)更新為《小學教育課程指引》(試行版)後,便一直持續積極蒐集學校和社會的多方意見,務求進一步推動課程優化。事經兩年,局方剛公布《小學教育課程指引》(2024)(下稱《指引2024》)的定稿,正好為業界提供清晰的行動指南,同時掌握最新的課程要點及教學支援。從《指引2024》看到局方對課程改革的高瞻遠矚和從善如流,理應值得社會的高度肯定。

指引的更新重點

縱觀《指引2024》的更新重點,主要有四項:優化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增潤愛國主義教育內容、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課時與教學,以及優化學校評估與課業政策。事實上,香港的課程發展一直與時俱進,務求持續優化課程架構,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因此,要為《指引》作定稿,需要透過不同的渠道檢視及收集持份者的意見,如問卷調查、學校議會聯絡會議、訪校、專業發展課程等,當中以前線教師的認識和參與最為關鍵。近兩年,為了提升教學專業能量,局方藉着近三百場次的「到校教師工作坊」走進校園,以學習型組織為本,與萬多位小學教師及課程領導相互交流,以跟進《指引》的具體實施情況。

優化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指引2024》旨明,學校的價值觀教育對兒童個人成長及日後人格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教育局早於2021年公布的《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已強調要以中華傳統文化為主軸,加強學生認識及實踐傳統中華美德,厚植家國情懷,為學校規劃價值觀教育課程提供框架和建議。另外,亦配合《2023施政報告》當中列明優化《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試行版)》內容,將「關愛」深化至強調中華文化思想的「仁愛」,以及加入了「孝親」和「團結」;並把「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由原來10項新增至12項。誠然,各個價值觀和態度並非獨立成科,當中還需要透過學校統整的課程規劃以及全方位活動,讓價值觀教育能結合學科及跨學科學習的模式來推動,學生才能夠「知情行」並重,在日常生活中持守正確的觀念,作出合理的判斷,提升整體的公民素質。

增潤愛國主義教育

為做好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教育工作,《指引2024》在原先的基礎下,增潤及豐富了相關的教學內容及示例,讓學校在規劃愛國主義教育課程能以「有機結合」、「自然連繫」、「多元策略」、「互相配合」、「課堂內外」、「全校參與」這六個要項推進。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之一是透過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認識國家和中華文化,培養國家觀念和國民身份認同。據教育局最新視學報告的資料顯示,學校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普遍意識已得到提升,並能藉上述六大要項,在課堂內外加強推行推進,反映了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和精神已有效融入學校的課程中。相信隨著新指引落實,學校憑藉經驗定能把增潤內容進一步揉合於課堂內外。

小學人文科和科學科的課時

《2023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把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並於2025/26學年在小一及小四起正式推行,並逐年擴大至各個年級。由於學科分拆後,優化了整體課程,豐富了學習內容,對課時的要求也定有轉變。考慮到現時小學人文科和小學科學科各佔總課時不少於7%,合共14%,在不影響其他學習領域課時分配比率下,彈性課時百分比按需要調整為不多於22%。學校進行課程規劃時,可利用彈性課時,安排跨課程學習和閱讀活動、STEAM 專題研習、學生比賽、戶外考察、服務學習及體藝活動等,讓學生有機會融會貫通,應用不同學習領域/科目的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翻查「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於2023年的發佈的統計資料,香港彈性課時22%的建議仍然較 OECD成員國家或地區的平均數字為高,反映這課時比率已屬合理的調整。更重要的是,學習的質素不能單以課時作唯一標準,學校可以多元化及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為課程作更具前瞻性的規劃。

優化評估政策

推行全日制的目的是讓學生有充足時間,透過多元化的學習經歷,提升學習能力及全人發展。透過提出優化評估與課業政策,為學生創造空間,達至小學教育的「七個學習宗旨」。《指引2024》要求,學校需要在評估和課業政策作出相應修訂和調整。評估方面,學校宜定時檢視各級測考和默書的頻次、內容範圍或時間編排,透過持續優化的過程探討用其他評估模式替代傳統的紙筆評估,包括減少默書及測考量次數,甚或取消個別年級的學期考試。另外,《指引》關注幼小銜接,特別是從幼稚園升上小學的幼童,需面對一連串環境、角色和學習模式的轉變,故建議小學在小一上學期宜以多元化評估替代紙筆測考,讓小一生能有充足時間適應和融入小學生活,幫助過渡學習和身心發展。

優化課業政策

課業政策方面,功課量的多寡與學生學習效能或成績沒有必然的關係,而一些無意義和重複的抄寫更是不必要的安排。故《指引》亦建議校方在推行優質的課業政策時,要緊扣學習目標,以重質為大原則。同時,要考慮課業的質量並重,亦要協調各科課業的時間分配、課業量或繳交日期等。在編排時間表上需作合理的考量,如編排下午導修時段以支援及協助學生完成課業,藉此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近年已有不少學校逐步採用趣味性、生活化、重思維及協作式的假期課業,取代傳統紙本假期作業,讓學生靈活善用假期,得到充分休息,發展興趣,舒展身心。展望未來,學校的評估和課業政策,校方也宜定期及有系統地收集不同持份者的意見,並將相關政策上載至學校網頁提升透明度,讓公眾及持份者有更多了解。

為配合《指引2024》的推行,教育局已計劃為學界陸續舉辦一系列的簡介會、專業發展工作坊及培訓活動等。相信在校本管理的精神下,學校能因應校情和學生需要,繼續發揮專業精神,優化課程規劃,為學生提供多元和有意義的學習經歷。環顧今天世界潮流,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工作更顯任重道遠,相信今次《指引》的更新重點,將達致提升人文及科素養和加強學習效能,讓學生成為能夠貢獻國家、面向世界的優秀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