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
當今世界戰火紛飛,人心惶惶,如戰國之勢,以禮治國,實有其方法,避免飛機轟炸、暗殺領袖等卑劣的行為。
我們一生之中,都會經歷大大小小不同的典禮。在學期間,每年的9月初必定有簡單而隆重的開學禮,到學期末,又必定會有結業典禮。有些學校更會特別為小一新生舉行啟學禮或開筆禮。另外,小六、中六或大四的畢業禮更是重要,學校的校董例必全體出席,並力邀社會賢達蒞臨主禮、授憑、致詞,所以畢業典禮英文是”Speech Day”,典禮可是標誌着人生重要的里程碑!
又例如天主教的慕道者,他們下了決心要入教,就要在一年半的日子裏經歷不同的禮儀,如慕道期的收錄禮,求道期的甄選禮,明道期的聖洗禮,即入門聖事。每一個階段,聖堂都隆重其事,由神父主禮,由教友見證,到聖洗前,由虔誠的天主教徒代父母見證及協助,種種的禮儀,目的是要堅定入教者的信心,避免求道者一時一刻的衝動和魯莽。
國家需要禮儀才穩定
一個國家的建立更加需要有禮的威儀,才能令人心安穩,國家穩定。漢朝的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少年時本為一個不學無術的市井流民,在機緣巧合之下取得秦朝留下來的江山,但他做慣流民,不懂貴族禮儀,更遑論朝廷的威儀,結果一班烏合之眾在朝廷亂作一團,自己也覺得很不堪、丟臉。最後,劉邦請來儒生叔孫通,制定「起朝儀」以建立上朝時的秩序和威儀。禮儀成就了政府的合法性、規範和權威,終兩漢有400年的國祚,開創長治久安的典範。
夫禮者,由西周初年周公旦制禮作樂開始。《周禮》又叫《周官》,當中共分五禮,即吉禮、凶禮、賓禮、軍禮和嘉禮;涵蓋多方面的制度,包括官制、軍制、田制、稅制、禮制、器用、衣冠及禮儀等等。禮是人與人之間的秩序、規矩和要求,有上下之距離,方便不同所階級自律自守。但同時需要作樂,陶冶民眾的性情,所謂正音雅樂,端正人心。
禮之本 須發乎內心
其實所謂禮貌、禮儀、禮節都是外在的,只是禮的一部分,最重要的是內心對人、天地的崇敬和制度認同。但西周後期,社會漸漸變得禮崩樂壞,封建、宗法及井田制度三大支柱崩裂了。春秋後期幸有孔子出,他提出仁去成就禮,鞏固一座行將倒塌的「周室大廈」,並周遊列國,為的是要呼籲「法先王」(孟子語,指效法古代聖明君王的言行制度)及重建周禮。
春秋始亂,戰國更是大亂,群雄逐鹿,殺戮戰場,最終由秦王贏政勝出。秦始皇以法治國,但不到15年便土崩瓦解! 歷史證明以暴力統治,只能逞一時之強,卻無盛治可言呢!當今世界戰火紛飛,人心惶惶,如戰國之勢,以禮治國,實有其方法,避免飛機轟炸、暗殺領袖等卑劣的行為!
家庭、組織、社會、國家、天下都要有一定合理的秩序,否則永無寧日,為天下埋下大患呢!
此文曾刊載於《灼見名家》,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