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繪本教學與中學價值觀教育之關係

一、引言

繪本教學大多被應用在小學和幼兒階段教育,很少被應用在中學階段,這是因為大部份教師普遍認為繪本內容比較簡單,文字訊息較少,教育元素不足。然而,正因為繪本構圖精美、文字訊息較少,所以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為他們提供一定的想像空間,使他們反思繪本故事所帶出的主題。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走出繪本教學的誤區,於中學階段大力實施繪本教育。

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嘗試在校內推動繪本教學,除了發掘其中的語文教育元素外,還圍繞繪本故事所帶出的價值觀教育主題,建構學生應有的品德情意能力,培養他們應有的價值觀。本文旨在分析繪本教學與價值觀教育之間的關係,並輔以相關的實務經驗作說明。

 

二、繪本教學與價值觀教育之關係

(一)認識世界問題

繪本故事所描繪的內容,通常能反映全球真實世界的不同問題,透過課堂活動,學生能深入探討世界各地的不同問題,進而培養出關心世界的意識,最終成為世界公民(Mastellotto, 2023)。繪本教學能提升學生對全球弱勢者的同理心及諒解,並強化他們作為世界一員的責任(Nakayama & Kurihara, 2024)。由此可見,繪本教學能引導學生深入探究世界的不同問題,讓他們理解世界各地人民的面貌,進而建構他們關心各族群的意識,以及作為世界命運共同體的自覺。

《海的另一頭》(作者:五味太郎)描繪一名站在海邊的女孩正在想像另一邊對岸人民的生活是如何,是高樓大廈、一望無際的農田,還是怎樣的?這啟發讀者主動了解身處全球不同角落的族群是如何生活,他們的生活是否安好?這本繪本作品為價值觀教育創造學習脈絡,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人民是怎樣生活的,進而啟發他們關心世界問題,成為世界公民。筆者認為在施教時,教師可請學生搜集世界各地的最新新聞,以了解世界人民是否真的如我們想像般幸福地生活。同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書寫調查報告,總結世界不同族群正面臨的困境(教師可指定某個情境或世界問題),反思作為發達城巿的居民,我們可怎樣去協助他們解困,如捐款、擔任志工等,以盡世界公民的應有之義。

 

(二)反思繪本故事所帶出的道德主題

吳善揮(2020)的研究發現,透過繪本教學,學生能理解及反思「認知障礙症」長者的真實需要及處境,並培養出對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之友善態度,即以仁愛之心善待他們。另外,蔡銘津、蕭麗鳳(2010)的研究亦發現,學生能透過參與繪本教學活動,反思自己的日常行為並建構尊重及承擔精神,並在校園及家庭裡有良好的價值觀實踐表現。簡言之,繪本教學能引導學生反思不同的品德情意價值主題,進而讓他們將相關價值觀內化。

《北極熊的遭遇,會輪到我嗎?》(作者:姜琼琇)描繪因為全球暖化問題,北極的冰層加速融化,北極熊的棲息地逐漸縮小,難以捕獲食物,其中,故事主角(一隻北極熊)因為難以覓食,便偷偷溜進人類居住的城鎮尋找食物,為免被居民發現,牠刻意把自己裝扮成熊貓,以可愛的模樣騙取居民的信任,可是有一天被人們識穿身分並差點命喪獵槍之下。這作品帶出人類才是全球暖化的罪魁禍首,我們不應只以人類為中心,而應關心其他物種身處的困境,並負起對北極熊的道德責任。筆者認為教師可在教授繪本內容後,可播放真實紀錄片(北極熊餓得瘦骨嶙峋的畫面),教導學生北極熊入侵人類居住地是迫於無奈,並引導他們同情北極熊的處境。之後,教師可請學生一起設計北極熊保育方案,以集思廣益,協助北極熊解決缺乏糧食的問題,以發揮「民胞物與」的精神。透過以上活動設計,學生必然能反思人類的所作所為(人類活動如何影響北極熊的生活),並發揮仁愛精神,改變日常生活態度和習慣。

(三)學習如何實踐所學價值觀

楊偉鵬等(2014)指出,繪本教學能引導學生模仿故事主角的正向行為,進而建構他們正向的價值觀和親社會之行為。另外,凃維瑋(2018)的教學實踐發現,在接受以人權教育為本的繪本教學後,學生都能反思自己於言語或行為方面會否造成他人的傷害,可見繪本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尊重他人及包容差異的能力。簡言之,繪本教學包含多樣化的價值觀教育,教師只要按學生需要而選擇合適的繪本,學生便能把所學價值觀內化並將之實踐出來。

《讓世界更好:創意回收救地球的真實故事》(作者:米蘭達.保羅)講述了一名非洲女性看到廢棄的塑料袋嚴重污染自己的國家(甘比亞),於是便發揮創意,把被廢棄的塑料袋收集起來,之後再運用之製作不同的飾品,如錢包等,並將成品出售賺取金錢,這不但能解決甘比亞的塑膠污染問題,亦能讓沒有工作的婦女賺取金錢來維持生計。這故事傳遞了幾個重要的價值觀,包括環保意識、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筆者認為在施教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出現大量塑膠的畫面 — 小食部的垃圾桶裝滿膠樽;教授繪本內容後,由教師帶領學生回收同學扔棄的膠樽,以待後續進行廢物再利用。接下來的課堂將進行中文與視覺藝術的跨科合作,安排實作活動,鼓勵學生發揮創意親手製作環保作品,從而培養他們實踐環保行動的能力。更進一步,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為他們的環保作品拍攝照片,並構想相關詩句,將這些作品製作成明信片,參與環保組織的義賣活動。過這樣的學習歷程,學生不僅能夠理解環保的重要性,還能學習如何將繪本中所傳達的價值觀付諸實踐,成為具備行動力的負責任公民。這不僅符合全球公民教育的目標,也能讓學生體會到個人行動對社會的正面影響,並強化他們對環境保護的承諾。

(四)成為愛護社區的公民

繪本能啟發學生理解多樣化的品德情意價值,引發他們思考相關價值觀之重要性和意義,並於日常生活之中踐行(林湘玲、陳碧祺,2023)。另外,繪本教學能有助學生建構社區公民身分,讓他們明白自己的社會責任,並由此改變態度和行為,為社區建設投入更多的努力(吳善揮,2024)。由此可見,繪本教學能教育學生重要的價值觀,喚起他們對社區的應有之責,並引導他們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最終讓學生成為社區的良好公民。

《市場街最後一站》(作者:麥特·德·拉·佩納)講述奶奶和孫子小杰在星期天一起到教堂,在途中,他們遇到很多有需要幫助的人,如盲人、坐輪椅的人等。最後,他們去到教堂的愛心廚房擔任志工,把飯菜分給有需要的人。雖然小傑在過程中有所抱怨,可是奶奶不厭其煩地向他解釋其中的意義,讓他學會用心感受別人的困難,成為一個樂於助人的人。這本繪本深刻地反映出我們日常社區的真實問題,並說明我們身邊有很多弱勢者需要我們的幫忙。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善用這本繪本,引導學生學會留意周遭的人和事,向有需要的弱勢社群伸出援手,解決他們的困難。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透過善人故事講解、真實案例討論,如深水埗明哥向窮人派飯、社區人士向露宿者派發物資等事跡,讓學生能把繪本內容連結香港日常生活,讓學生明白繪本故事所載的內容是我們日常生活經常遇到的事,進而啟發學生熱心助人,成為解決社區問題的小能手。

 

三、總結

最後,繪本教學在中學價值觀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幫助學生認識全球問題,培養全球公民意識,還能引導他們反思不同的道德議題,建構他們「民胞物與」的精神。而最重要的是,學生能模仿故事主角的正向行為,並將相關價值觀內化並於日常生活中實踐。同時,繪本教學亦能啟發學生關注社區弱勢群體,強化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促使他們積極參與社區發展。

展望未來,筆者希望繪本教學能在價值觀教育中得到更廣泛的應用。教師可根據校本情況選擇適合的繪本,引導他們思考全球問題、道德價值和社會責任。同時,繪本教學也可與其他學科結合,以跨學科形式施行,進一步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強化他們的價值觀教育。筆者深信只要教師能用心設計繪本教學課程,學生都必定能從繪本教學之中得到滋養,並成為具責任感的世界公民。

 

 

參考文獻

吳善揮(2020)。繪本教學應用在香港國中融合班「失智症患者友善教育」之實務分享。雲嘉特教,32,39-65。

吳善揮(2024)。繪本教學應用在世界公民教育之個案研究:以一所香港國中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153,138-163。https://doi.org/10.6423/HHHC.202409_(153).0006

林湘玲、陳碧祺(2023)。兒童電子繪本品德教育內涵及媒體設計應用之內容分析。教育科書研究,16(3),77-114。https://doi.org/10.6481/JTR.202312_16(3).03

凃維瑋(2018)。運用繪本教學融入低年級學生人權教育。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7),146-149。

楊偉鵬、雷雁嵐、陳科成、洪秀敏(2014)。社會主題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實驗研究。教育學報,10(6),87-94。

蔡銘津、蕭麗鳳(2010)。社會主題繪本教學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實驗研究。人文社會電子學報,6(2),1-18。https://doi.org/10.30134/STOSHSS.201009.0001

Mastellotto, L. (2023). Global citizenship education with picture book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Zeitschrift für Interkulturellen Fremdsprachenunterricht, 28(1), 211-240. 

Nakayama, N., Kiyota, Y., & Kurihara, F. (2024). Research visit to Italy: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to develop intercultural and global citizenship through picture books. Language Teacher Education, 11(2), 7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