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唐詩選一百
談起詩,一般人都覺得是文學範疇,非一般的中文應用(Use of Chinese),所以無論是哪個年齡層,或都會覺得學詩和背詩是一份非常無謂和困難的事,尤其是念理科的朋友,對中國文學每多敬而遠之,有少數人甚至頗為抗拒或生厭。
不過,詩是中國文化的載體,只是短短幾十字已可代表一個人對身處的時代的想法、感受甚至慨嘆。一般而言,作詩者不會無病呻吟,每多是有感而發,或觸景生情。他們對於人生及生活中的悲歡離合,都有着深刻的體會,加上文學的造詣,可以把思緒化成精練的文字,來表達他對個人、朋友、伴侶、親人、社會、國家、天下萬物的愛、關懷和期望。
文學即人文學
其實文學(Literature)即人文學(Humanities),那是感性的、純正的、直覺的。一首好詩可以蕩氣迴腸,也可發人深省。 筆者認為,人要有情才真正開心;因此讀理科、工科和科學的朋友更宜多讀些詩。另外,男孩子通常較為粗枝大葉,感情不夠豐富,又不懂世故,他們更要讀詩!
讀詩如同現代人吃雞精,是補身的精華所在。舉一個例子,最短的五言絕詩就只有4句20字,但已可以表達複雜的情感和想法。相對於要看小說,如四大名著或金庸武俠小說可以省時得多。另外,對於女性,通常她們對於《三國演義》或《射雕英雄傳》的興趣有限,一般較喜歡愛情小說。
哀而不傷 樂而不淫
說回詩歌。中國人詩的源頭大致始於周朝,即若3000年前。同時,北方有《詩經》(又稱「詩三百」),南方則有《楚辭》。兩者各領風騷3000年。兩本書是韻文的始祖。《詩三百》是孔子輯錄而編成的305首詩,特點是內容純潔,思想正確,所謂一言以蔽之,「詩無邪」!
周朝設有收集詩歌的官,他們四出收集詩歌。西周實行封建,《詩》可分為風、雅和頌三大類,民間的詩屬「風」,不同國家有不同風,如衞風、陳風、鄭風等;不同地方,天氣、地理、文化不同,故此是很多元,或若雜亂的。例如,有說鄭風較為淫亂,不宜多聽。故此,孔子在周遊列國後,回到魯國把當時在民間收錄的2000多首詩選輯為《詩》,以作他教學之用。《詩》的特質是「哀而不傷,樂而不淫」,取儒家的中庸思想。
效法孔子 編輯詩集
清朝乾隆年間,有一位叫孫洙的進士,夫妻二人都熱愛唐詩,故此模仿孔子編《詩》的做法,把唐朝290多年期間數以百計的詩人,所寫過5萬多首的各類詩中,選出77位為最傑出的詩人,並輯錄了311首詩,後來這本詩集大受歡迎,比起唐後至清盛世的各個編集更為人熟悉,因此《唐詩三百首》成為乾隆時期之後文人必讀的書。
但我覺得對於現代人而言,《唐詩三百首》實在太多,就如吃自助餐,各式各類的美食太多,花多眼亂,眼闊肚窄,最終吃不消,也會引至消化不良。因此,我建議每間學校可按老師的興趣,學生的能力,挑選10個詩人,編選100首左右教授。當然也可參考清朝的《唐詩三百首》,大刀闊斧,去蕪存菁,刪減200首,精讀100首便已很足夠。另外,老師們也可參考朱自清的《唐詩三百首讀法指導》一文。
如何入手編《唐詩一百首》?
唐詩主要是五言或七言詩。唐代的詩人也寫古體詩,即唐代之前的詩歌,對詩的格律要求較寬鬆,詩人更可暢所欲言,因為字音的平仄、句子是否要對偶和押韻較有彈性。但唐人主流的詩體是近體詩,即唐及之後的詩要求比較嚴格,尤其是八句律詩,或多句的長律,聯與聯之間的關係,用典的要求,方方面面,確實非一般人可以嘗試!
讀者或會問筆者如何入手編《唐詩一百首》?我建議先選出詩人名單,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各選兩至四人,然後選些膾炙人口、人們耳熟能詳的作品。我也建議絕句為主,律句為輔,古體詩又再次之,長律可以不選。至於我選,我首選杜甫,並選他最多首作品,原因下次再談。
此文曾刊載於《灼見名家》,202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