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園春•離休》

半生星霜,杏壇細雨,絳帳春秋。 憶香江三度,黌宮執節;鵬城兩駐,駿業爭流。 玉樹淩雲,書聲振鐸,桃李東風滿目收。 憑欄處,看千帆競發,點滴心頭。

 

青蔥歲月東流。問何故、甘為儒子牛? 盼炎黄奮起,丹心銘鼎;潮頭勇馭,唐漢飛舟。 硯海沉浮,墨池起落,化作驪歌一笑休。 從茲去,願松鶴相伴,書院悠悠。

 

 

注:

(1)星霜——兩鬢變花白。

(2)杏壇——孔子授徒講學的地方。後人因而在山東曲阜孔廟前築壇、建亭、書碑、植杏,取名杏壇。今作為教育界的通稱。

(3)細雨——杜甫《春夜喜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兩句詩本來形容春天的雨,世人常借用來讚頌好老師春風化雨,使學生得到良好的薰陶。

(4)絳帳——「絳帳」本指紅色的帷帳。漢馬融學問淵博,常坐在高堂上,設置紅紗帳,傳授生徒。於是後人就用「絳帳」或「絳帷」作為師長的尊稱。

(5)黌宮——學校

(6)執節——節,符節。執節,執行使命。這裡指管理學校的使命。

(7)「憶香江三度,黌宮執節」——指曾在香港出任三所學校的校長。

(8)鵬城——即深圳。

(9)「鵬城兩駐,駿業爭流」——這句指曾在深圳的兩所學校工作過。

(10)儒子牛——指老師。魯迅《自嘲》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儒子牛。」後人以「儒子牛」來形容為學生付出的老師。

(11)丹心——赤誠的心。

(12)銘鼎——刻在銅鼎上。

(13)盼炎黄奮起,丹心銘鼎——少時讀書,為香港殖民地式教育。學生少談民族國家之事,中國在那時在經濟與科技上,亦很落後。故在中學已想當老師,希望改變學生對國家民族冷漠這個現象,也盼通過教育幫助國家的發展。

(14)潮頭勇馭,唐漢飛舟——在世界發展的大潮裡,中華民族能勇立潮頭。

(15)驪歌——學生畢業時唱的歌曲。這裡指從教育領域中畢業,退下來了。

(16)書院——在古代的教育制度中,有別於官學的另一種教育系統,始於唐朝,為私人興辦的教育機構。

(17)願松鶴相伴,書院悠悠——祝願學校如松鶴,長青長壽。

 

 

 

(2025年9月1日成稿於哈薩克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