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研關心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2021年1月28 日,本會一行十四人到訪中國文化研究院,得到時任院長葉偉儀和中華學社呂淑琼總幹事介紹中國文化研究院的工作及當代中國網站多媒體平台。其時,中國文化研究院活化「燦爛的中國文明」網站資料,並為支援中小學生學習中國文化推出多個項目,包括專為高小和中學生而設計的「篇篇流螢」網上廣泛閱讀計劃。為促進小學同工交流在校推行中華文化和語文教育的經驗,本會於2021年4月29日在保良局黃永樹小學舉辦「國學國風:學校推行中華文化的經驗」分享會,主講包括:慈航學校(楊冬梅校長及教師代表)、保良局蕭漢森小學(張炳堅校長及教師代表)、中國文化研究院(葉偉儀院長)。在疫情中,分享會以實體加線上混合模式舉行,由甘艷梅主席主持,李少鶴會長任評論,來自19間小學和67位同工分別以線上和實體參與,了解到兩校推行中華文化的經驗及中國文化研究院的理念和支援學校的資源。

中文科需要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不少小學生無從入手抗拒寫作,而老師一般要花較多時間批改和解說作文。「mLang動語文」團隊研究運用GenAI(人工智能聊天機器人程式)批改作文,利用科技結合語文科教學材料,提升小學生對寫作的學習動機。保良局黃永樹小學參加了相關的試驗,了解到經過m.AI mind(mLang作文評改和生成系統)可診斷學生文章的語誤、病句和讀音,並為老師提供數據統計和分析回饋結果,老師更可於mLang卡內精選由數據結果生成的小遊戲和測驗,配合學生各種學習需要。學校可自編分層教材和範本,透過AI分析文章能於一分鐘內批改作文,並列出精準及詳細改善建議及評級,鼓勵學生跟據評語自我改進,從而掌握中文寫作手法。該平台亦能對比學生使用的詞語,與教育局出版《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內第一、二學習階段的字詞,分析學生運用常用字詞的情況。

為運用教育科技以加強發展及研究小學生語文能力,初研於2023年6月28日向語常會提交2024-25的申請項目:應用教育科技和數據,建立可持續的中文學與教生態系統研究。這計劃將針對小學生對電子學習的積極性,以及「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電子化和即時性分析數據,老師能統計學生的寫作表現以調整教學進度,同時減輕了批改作文的工作量。期望結合生成式人工智能(AI)輔助中文教學課堂,能打破課文框架和時間空間的限制,並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將同步運用AR、VR電子學習資源,讓學生體會到課文所描述的情景,活靈活現地拿捏文章的情感哲理,並將學生寫好的段落或篇章上載系統,於一分鐘內取得初步的寫作回饋,包括評估內容、結構、詞語運用、標點符號、診斷語誤、病句、錯別字等,提供寫作內容的改善建議。按學生寫作的統計數據,老師能分析其學生總體的強弱項以調整教學設計,學生則可反覆修改才向教師交寫作文章,提升自主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