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帶來的的雙重挑戰
摘要:本文認為「老師可以視ChatGPT生成工具為強化版的互聯網。我們教導學生使用互聯網時,亦有教授他們篩選資料、辨別資訊的真偽和尊重知識產權,情況可以套用在ChatGPT身上。」作者指出,「不僅資訊科技的教師,所有科目的教師都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與技術,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提高教學效率。」其實,「在人工智能的時代來臨之前,學術抄襲、假消息的擴散、隱私權的侵犯等問題早已存在。因此,真正的挑戰並不僅僅在於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教育學生識別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去年11月,ChatGPT的誕生與其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引發了大量討論,特別是在教育領域。研究報告預測,未來十年內,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會提升全球本地生產總值7%,並將生產率提高1.5%。這一數據清楚地證明,人工智能將不僅成為一個短期的熱門話題,而且將成為影響我們未來生活的關鍵因素,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深遠的影響。
對教育工作者而言,這形成了一個雙重挑戰:一方面,他們需要在這種新的科技環境下,考量如何塑造學生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導學生掌握並應用人工智能的計算思維技能。這雙重挑戰將對未來的教育產生深遠的影響。
AI作品亂真 挑戰傳統價值
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無疑能夠激發新的創作靈感和創新思維,並具有處理和分析複雜數據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工具的普及也可能帶來一種風險,即學生可能過度依賴這些工具來完成作業,進而削弱他們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驅動力。例如,學生可以利用如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能生成工具在短時間內完成閱讀報告,或者使用Midjourney進行藝術創作,而這些產出的作品可能連老師也難以分辨其真實性。這種現象對於我們傳統價值觀中對誠信的理解和詮釋產生了新的挑戰。
ChatGPT非萬能 不必神化
學生可能不瞭解什麼是ChatGPT或生成工具。讓他們親身體驗是最簡單的方法,可以讓他們直接向ChatGPT提問一些問題。
有學生第一個反應是﹕「即是可以『出貓』?」
原來在某些學生心目中,利用 ChatGPT或生成工具等同作弊,因為他們認為 ChatGPT是能夠給予所有問題正確答案的工具,因此照抄答案等同作弊!
那麼我便追問:「同學,你上互聯網搜尋資料做功課是否等同作弊 ?」學生們便開始有熱烈的討論。
事實上,ChatGPT生成工具只通過大規模的語言數據集進行訓練,通過數學模組生成出「答案」,倘若數據集沒有足夠的資訊或只有錯誤的資訊,它有可能生成出錯誤的答案,例如問「什麼是『出貓』」,它會答:「形容一個人在某個場合或情境中表現出色、引人注目或傑出。」明顯地,它的數據集未能支援類似「出貓」等廣東話俗語或俚語,因此出現錯誤的答案。
亦有學生回應: 「我有用過,不過生成出來的答案是錯的! 」
筆者亦試過問過一條小學數學題目「20至50之中有多少個質數?」,結果發現它列出7個質數,但是說有8個質數。
以上例子其實說明ChatGPT不是萬能的工具,大家不用太「神化」它,它只是通過學習大量文本數據來模仿人類的語言表達,沒有真正的理解能力。作為老師,要讓學生明白到ChatGPT不是百分百準確的工具,它生成出來的所謂「答案」只可以作為參考,正如上網搜尋資料同一道理。我們最重要是培養學生明辨性思維的能力,分析及利用生成出來的資訊。
在這個時代,學生利用資訊科技工具協助做課業是非常平常,討論的焦點應該是幾時用? 用幾多? 可不可以用? 怎樣用?
善用強化版互聯網
為學生訂立ChatGPT生成工具使用指引是非常重要,其實老師可以視 ChatGPT生成工具為強化版的互聯網,倘若你平日給予的課業不需要學生利用互聯網搜尋資料,那麼便不需要使用ChatGPT。相反,一些課業如專題研習,一向以來都需要學生利用互聯網搜尋資料,那麼使用ChatGPT亦合情合理。
如果老師不會接受學生完全抄襲互聯網上面的資料作為專題研習報告,那麼使用ChatGPT某程度上的指引是一樣的。我們教導學生使用互聯網時亦有教授他們篩選資料、辨別資訊的真偽和尊重知識產權,情況可以套用在ChatGPT 身上,某程度上,它生成出來的答案具有參考價值,正如上網搜尋資料一樣。但要強調人工智能和資訊素養的關鍵性,讓學生了解到使用這些工具除了要遵守指引,更需承擔相應責任。讓他們重視誠信價值觀及人工智能素養。
別盲信「有圖有真相」
另一種被廣泛應用的人工智能技術,深度偽造(Deepfake),能在視頻中創造出逼真的效果,進行實時翻譯,或創建逼真的模擬環境以進行教育或訓練。然而,這種技術也存在被濫用的風險,例如製作假視頻、偽造圖像和音效進行欺詐,或散播假訊息。
這些難以辨識真偽的訊息可能使學生被虛假信息所誤導。老師可以用新聞真實例子在課堂與學生討論,解說當中的技術原理,讓他們明白未必「有圖有真相」,更甚是「有影片亦未必有真相」。
除了強化學生的資訊識別能力,使他們能自主判斷資訊的真偽,教師當然要教導學生避免濫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非法活動,甚或開玩笑也會引發相應的法律後果。
學會保護個人隱私
雖然人工智能的發展為學生及老師提供了許多便利,如提升學習效能和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但它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私和安全性的問題。例如人工智能在訓練和預測過程中需要收集大量數據,還有一些具侵入性的技術,如人臉辨識。這種技術也有被用於未經授權的追蹤和監視個人的可能,進而對個人隱私權造成威脅。因此,老師有責任教導學生在享受這些人工智能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如何確保自己的隱私不被侵犯。因為在這個數位世界,一不小心,隨便按幾下「同意」,隨時把自己的個人資訊外送。因此,保護個人隱私是一項重要的技能。
人工智能已深入滲透我們的生活和工作的每一個角落。對於教育工作者來說,除了價值觀與道德的挑戰,另一項重大的挑戰就是如何有效地教導學生計算思維,並引領他們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其次是運用人工智能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培育學生計算思維能力
計算思維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它著重於邏輯、抽象和系統性思考。這種思維方式不只有助於學生更深入地理解科技和人工智能,更可以培養他們的問題解決及創新思考能力。因此,培育學生的計算思維能力是當前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
我們需要讓學生明白,計算思維並非只有程式設計,而是一種廣泛應用於解決各類問題的思考方式。
我們可以透過引導學生觀察及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並運用計算思維解決這些問題,讓他們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計算思維的威力。此外,我們也可以透過教授基礎的編程技巧來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培育他們未來不僅成為人工智能的使用者,更能利用人工智能作為解決問題的先鋒。
大中小學 共同面對
隨著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日益普及,從大專院校到基礎教育階段,眾多教育機構都開始規劃利用人工智能進行教學的策略。這對所有教師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和壓力。他們需要在短時間內熟悉並掌握新的人工智能工具,持續學習和更新知識。
以ChatGPT為例,過去數小時才能完成的教案,現在只需數秒鐘即可做好。這無疑引發了對老師角色的再思考。ChatGPT生成的教案,實際上匯聚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多元教師經驗和各種數據,當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並在某種程度上加快了教師在收集資料的速度。然而,作為專業的教師,更需要運用創新思維和專業判斷,根據學生和學校的實際需求來篩選或調整這些教案。
此外,當前許多人工智能工具能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甚至利用人工智能來評量和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與效果。不僅資訊科技的教師,所有科目的教師都需要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與技術,以便更有效地利用這些工具提高教學效率。
ChatGPT只是眾多人工智能工具中的一種,未來肯定還會有更多的工具誕生。教師們需要接受基本的人工智能技術培養,去探索如何將人工智能與他們的教學內容以及策略融合。
掌握新工具 貫徹價值觀
換一個角度看,我們現在所遇到的挑戰其實並不全新,只是形式上的變化。在人工智能的時代來臨之前,學術抄襲、假消息的擴散、隱私權的侵犯等問題早已存在。因此,真正的挑戰並不僅僅在於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現,更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教育學生識別並堅持正確的價值觀。
專業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我們不單要堅守專業道德和行為規範,更需要將正確的價值觀和正面的態度灌輸給學生,傳授給他們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同時協助他們養成批判性思考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教導學生遵守法律並尊重知識產權。
與科技同步 提升學與教
教師也必須與科技同步,不斷參與有關人工智能的培訓,以學習如何將人工智能有效地整合到教學中,進一步提高教學效能,靈活運用創新科技,並且指導學生如何正確並安全地使用這些工具。
在教學領域中,教師需要持續創新,改進教學策略,謹慎而適度地運用人工智能工具以提升教學質量。同時,學校也應增加對資訊素養的教育資源,致力於培養學生以有效且道德的方式使用資訊和資訊科技的能力與態度。
在應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挑戰時,我們需要重新定位我們的焦點到教育的本質上,並以開放且積極的心態來接納並駕馭科技的發展,從而實現更高的教學目標。
參考資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 https://www.gov.hk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 https://www.infosec.gov.hk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 http://peacecentres.unesco.org.hk
開發及使用人工智能道德標準指引 (香港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
此文曾刊載於《華夏教育》月刊第9期。
*照片由供稿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