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的再出發與港人的發展前景(上)

香港回歸祖國已超26年了,作為一個香港土生土長的港人,我當然很關心未來十年香港的發展前景,以及跟著的走勢。可幸的是,不光這三年自現任香港特首上任以來,有一番新的氣象;而國家在中美矛盾重重的情況下,更建立了一套飛躍性的全面發展理論。這在教育方面,特別表現為習主席指出的要打造中國(人)知識體系的大方向。

本文試圖在作者數十年對香港及內地研究的基礎上,作一深入的分析,然後帶出香港在新形勢下正走和要走的路,最後從中國香港人的角度分析,擺在他們眼前的選擇。全文分上下兩篇,這是上篇。文章的主要訊息來源是香港的報刊,以及作者的經歷和持續多年的深入調研。文章圍繞4大主題,也就是:1,香港跟國內的關係;2,中國共產黨的領導;3,教育、教材、教師、教授的影響和角色功能;4,香港融入大灣區的必然走勢。這上篇主要談第1點和第2點,第3點和第4點留待下篇才主要談。這四者在現實中當然是互動和互補的,上述的分隔只是為了在論述上方便。

  1. 香港跟國家的關係——經過150年的治權分隔,以及過去在認識社會主義跟資本主義關係的不足,1997年回歸後香港經歷了動盪、吵架,以及某種程度上的激烈社會撕裂。這種撕裂在中央強勢引導愛國的情況下,從香港政府架構和立法、行政局重組,以致數月前區議會改革和18區關愛隊的落區,明示不單局勢已穩定下來,而更在配合國家對外關係的巨大轉變中,開闢了另一條路。1949年人民解放軍在羅湖橋頭止步,以及當年在中英談判中鄧小平定下香港實行「一國兩制」的大方針,其實已埋下了香港今天既回歸祖國大家庭,又發揮它某些長處的作用角色。這種作用過去(含回歸後至再出發前)未能充分利用,以致很多人認為只有靠英國人(後來加入美國人)的管治才能達到,而忽視了香港託管給英國背後的國家對香港的大力支持,以及在地理和文化、物質上,香港跟國家的不可分割關係。英美的某些好東西,包括在管治和專業打造方面的整套體制,當然我們應參考,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好好消化這些東西,才能既給香港人帶來好處,並在這基礎上,作為國家的一部分,起示範和超級聯繫人的作用。以為左手來、右手去就可以的認知層次,在歷史上已成過去。香港不增值,就無以為繼,個人也就找不到好的出路。而這種增值,就要從重新認識我們國家,以及香港跟國家的關係開始,光從個人或小圈子的利益去考慮問題,並以香港這個1100平方公里面積的客觀地理環境作為依歸,明顯並不足夠。當然,如何認識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是一大難題,可幸香港在資訊方面不單很靈通,而且自從香港再出發的思路和組織落實以來,好的分析並不缺。下面圖一和圖二給大家提供綜合性的分析提示,圖三則顯示個人事業的開拓進程。

  2. 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要好好地理解當代中國,特別是它的政策和組織,離不開對中國共產黨的深入認識。圖四和圖六分別顯示了它的基本內涵和它跟我們現在生活在香港的行政關係。至於它的歷史,從1921年在上海的創立,到在全國除港澳臺外取得政權,再到在朝鮮和越南跟美國作軍事較量,最後由總書記習近平作為國家主席部署全國的發展戰略,中間的迂回曲折,艱難與決心,絕對是人類發展上的奇跡。包括毛澤東和鄧小平三上三落的歷史,完全可以用來教育今天的下一、二代,去珍惜目前香港的特有環境,配合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既對國家有所貢獻,亦可從中尋求自己的幸福生活。英國當年在君主立憲的基礎上,拓展它的殖民地,建立了一個「日不落帝國」;美國在擺脫英國的殖民地統治後,依靠從非洲輸入黑奴開拓它的大農場,並跟著工業化和隨後金融化。它們都是依靠「對外掠奪」興起的,跟我們國家的情況並不一樣。沒有大後方,光憑從香港單一城市的基礎,香港人的生活水準是提升不了的。今天,有了黨中央的安排,香港人如能找到融入國內的竅門,就是前景的保證。圖五是我正打造的,香港版中國政治經濟學概念和組成部分,還望這會帶給大家比較全面的啟示。人類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有過不同的政經體系,目前的體制,我深信已是最適合我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