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課堂善用評估促進學習

一、前言

以促進學習為目的之評估稱為「促進學習的評估」,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多元的評估方式,了解學生掌握甚麽、不知道甚麽,從而進行學習的強化和補底。本文將以中國語文科閱讀教學的課堂為例,討論如何在課堂上善用促進學習的評估。

二、多元評估

進行閱讀教學前,筆者常思考如何就文章設計不同層次的提問,包括內容複述、內容解釋、內容重整、伸展思考、作品評鑒及創意發揮,六大層次的提問。以教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子,本人構思如下:

 

表一、不同層次的提問方式如何應用於〈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以上設計主要透過不同層次的提問逐步引領學生分析詩歌內容、情感及評鑒。

層次

提問

內容複述

誰在黃鶴樓上?是在送誰?他要到哪?當時是甚麼月份?

內容解釋

當時是甚麼季節?試猜猜“煙花”的意思。(提問引導:是我們現在新年放的煙花嗎?圖片提示:展示垂柳開花的圖片)

內容重整

李白站在高處還是站在低處送別孟浩然?何以見得?

延伸思考

詩歌表達了甚麼情感?(提問引導:“孤”是甚麼意思?帆船會孤獨嗎?為甚麼說“孤帆”?)

作品評鑒

若將“孤帆”換成“一帆”,哪個較好?為甚麼?

創意發揮

試以一幅畫畫出當時李白送別的情境、假如你是孟浩然,現在你站在“孤帆”上與李白揮別,試說說當時的情景及感受。

 

 

 

 

 

 

 

 

 

 

 

當然,僅用提問方式並不容易使學生積極回答,因此,本人會準備一份名單,告知學生會記錄答題表現,以鼓勵學生多舉手回答提問,從而促進學習氣氛。此外,記錄時本人會以數字1至6記錄學生具體回答了哪些題目,如某學生舉手回答了一題內容複述的提問,即在該學生名字旁記錄1。以便於課後作單元的教學檢討,並針對部分沒有回答問題、未能回答高階提問的學生作進一步的跟進。不過,此項工作難以常備,外在的利誘因素也難以長期保持學生的積極性。故此,本人多數是在單元開始或學期伊始時運用名單記錄的方式,其後將透過回饋,逐漸建立積極回答的文化。

此外,本人認為將課堂上的評估遷移至課堂後的評估亦同樣重要。在課堂之後,本人會就課堂重點作紙筆評估。繼續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當課堂上處理了學習重點後,即佈置一條有關內容重整及主題分析的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詩中表達了甚麼情感?何以見得?試加以說明。(4分)”在佈置練習題的同時,本人亦會告知學生該道題目所佔的分數,讓學生清晰知道需要回答多少內容,而非短短兩三字便草率完成回答。同時也方便本人之後解題時回饋學生。

多元的評估不限於提問及紙筆形式,當完成一個閱讀單元的教學時,亦可安排學生作口頭報告。例如完成唐詩單元的教學後,本人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每組找四首唐詩,包括兩首絕詩、兩首律詩,分析其格律、內容及情感,然後於課堂上作口頭報告。

三、及時回饋

除安排評估以促進學生學習,教師適時、適當的回饋亦很重要。何謂適時的回饋?本人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聆聽學生的回答後,要即時回饋學生,此時宜指出學生的回答正確與否,如正確,則可追問學生,請其依文本完整解釋為何是如此分析;若錯誤,則引導學生繼續分析,逐步引領學生從文本找出答案。而引導的時候,本人亦會邀請其他學生回答,讓更多學生參與討論。同時就著學生的回答,不斷深入課文的探討,正如前文的例子,透過不同層次的提問,引導學生分析文章,學習語文知識。

何謂適當的回饋?本人常採用“讚賞加建議”型的回饋,多運用正面的語言肯定學生,例如:“你能提供文中的例子作答,十分好!大家給點掌聲鼓勵!”以及提供建議,如就學生回答聲量提出要求“如能大聲回答問題則更好!”;如就文章評鑒作建議:“如能整合文中更多例子會更好!”。不應只是以“好、對、不錯”回應學生。當然面對不同能力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回饋內容亦應有所不同。“讚賞”是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強項,然後保留或加以發揮;“建議”就是讓學生了解不足,然後加以改善。

此外,透過“讚賞”亦可增加師生間的情感互動,可提升課堂的學習氣氛,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因此,本人較常採用“讚賞加建議”型的回饋,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機,讓更多學生投入課堂,達到促進學習的效果。當然,凡事過猶不及,教師在課堂上亦須知應讚則讚,應管則管。

四、結語

綜上所述,若學生是於茫茫知識海洋中探索的帆船,而教師安排的評估應是風力,回饋應是燈塔,為學生提供助力、辨明方向,讓學生能乘風波浪,暢航於知識的海洋。所謂促進學習的評估,就是以協助學習為本,以多元為法,以回饋為重,從而提升學生學習效能。

 

 

參考文獻

  • 許明得、李偉成(2008)。《有效課堂管理:營造積極學習氣氛》。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 羅耀珍(2008)。《促進學習的評估》。香港:香港大學出版社。

 

 

 

此文曾刊載於《創知中學教研文集》,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