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學習(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是前線教師常用的課堂教學策略。小組學習並不等於合作學習,小組是形式(形),合作是方法(神),學習才是最終目的。其精神在於教師要視學生的個體差異為資源,課堂上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個體的能動性和群體的合作性,以便組員間能夠透過個體與群體的互動互補長短,共同建構知識、提升集體智慧。王攀峰和張天寶(2008)參考中外文獻,整理出五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包括:學習小組成績分陣法(STAD)、小組遊戲競賽法(TGT)、切塊拼接法(Jigsaw Instruction Method)、共學式(Learning Together)和小組調查研究法(Group Investigation)。以下,筆者嘗試結合王緒溢的教學經驗,提出「想-寫-說-議-挑」的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供教師參考,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自己想(think by yourself)。當教師提出一個議題或問題後,首先要預留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自己想,其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回顧歷史,從伽利略、佛洛依德到達爾文,這些自由的思想家皆提出足以影響世界的創見。在當今「世界就在彈指間」的網路時代,無止盡的新聞、觀點、八卦傳聞,排山倒海而來,個人要在龐大資訊量中判斷邏輯與真偽,獨立思考的能力更顯得重要(陳孟珠,2006)。
第二步:獨立寫(write independently)。當學生自己想時,教師應要求學生各自以簡略的形式把腦海中所思所想以腦圖或概念圖、關鍵字或重點句的形式呈現在隨堂筆記本上,思行結合,學習才算真正發生。惟獨立寫的習慣是否能夠形成,關鍵在於教師日常教學時有否協助學生養成記錄筆記與撰寫反思的習慣,及教師有否定期收取學生筆記本檢查、評核,作為進展性評估的一部分。
第三步:輪流説(take turns talking)。經過自己想、獨立寫,學生應該對議題或問題有比較明確、穩定的見解。此時,教師應讓每一個組員都有相同的時間發表自己對特定議題或問題的所想所寫。這樣,將可避免個別組員壟斷發言,剝削其他組員發表意見和展示才華的機會。在輪流說時,其他組員可藉此檢視自己對相關議題或問題的理解是否有所缺失,從而加以補充和提煉,進一步完善自己的觀點。
第四步:一起議(discuss together)。當組員輪流說完,組長應引導組員進行集體討論,這將有助組員間澄清疑點、達成共識,擴闊並加深全體組員對特定議題或問題的理解。這種活學活用的體驗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機會在課堂上即時經歷「想-寫-說-議」的過程,這將有助他們把課堂所學的知識由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符合學習金字塔(Learning Pyramid)理論的要求。
第五步:隨機挑(choose randomly)。隨機挑的目的有二,一是有監督的作用,確保所有學生都要認真完成每一個步驟,因為他或她隨時都有機會被抽查,並代表小組發表意見或展示合作學習成果;二是透過這樣隨機挑,可讓不同學習小組有機會進行跨組交流,透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進一步完善各自見解、提升集體智慧。
正所謂教無定法,惟高效的課堂教學都有共同的法則,就是課堂教學要能「以學生為本」,即具備「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課堂教學特徵。教師要能主導課堂,創造條件和建立平臺,調動每一個學生由形到神、由思到行,透過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去經歷每一項預設的課堂學習活動;而每一個學生也必須在半推半就下全程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高效的課堂學習才有可能發生。
此文曾刊載於《香港01》,2024-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