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幼小學生銜接」的適應
幼稚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兩者的教學模式及學習環境不一;幼兒由高班升讀小一需適應新的環境,認真準備和處理這過渡期,有助背景各異、學習和成長需要不同的學生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幫助他們在新環境學習和成長。為了解香港「幼小銜接」的現況,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於2021年開展這個「幼小銜接」研究。
經前期訪談、幼稚園及小學教師問卷調查及聚焦訪談後,當年初研「幼小銜接」研究小組發現幼小學校分別為小一生及升小一生與其家長提供中不少的支援,以協助升小一同學在環境適應、自理能力、學習常規和差異照顧等方面的需要。其中,小學為小一生提供的最常見四項適應安排為:讓小一新生認識班主任、科任教師和相關主任(93.5%),帶領小一新生參觀圖書館、洗手間和特別室(88.8%),小一生考試時有讀卷安排(83.5%)及營造溫馨和富趣味的班房氣氛(82.4%)。同時,幼稚園為高班幼兒升讀小一最常見的四項準備為:安排幼高班學生參觀小學(89.3%),讓高班幼兒有心理準備轉換學習環境(89.3%),培養高班幼兒在手冊上記錄家課(88.8%)及高班課節模擬小一的常規和作息時間(85.6%)。再者,為做好小一生的適應,小學有以下常見校本措施,但幼稚園同工對部份措施的認知程度偏低。
家長方面,據「幼小銜接」研究小組發現小學為小一家長提供的四項最常見支援為:給小一新生家長介紹學校資料(90.0%),在8月向準小一家長講解學習策略的轉變(87.4%),向準小一家長講解默書、考試的安排(86.8%)及讓小一新生家長了解寫手册的代號意義(84.7%)。與此同時,為準備幼兒升讀小一,幼稚園為高班家長提供的四項最常見支援為:派發《小學概覽》、《升學了》親子伴讀故事册等資料(88.8%),安排幼高班家長參觀小學(88.4%),派發不同小學的單張資料(82.8%)及為高班家長安排小學選校分享會(82.3%)。
在聚焦訪談中,研究小組發現幼小同工有很多校本幼小銜接實踐的分享,包括:有校本小一模擬冊,是親子活動,內有認識新朋友的紀錄及分享活動;安排高班幼兒參觀不同小學,會借鄰近小學操場做體能活動;校内幼教同工参觀小學上課模式,由小學童軍帶領高班學生一起活動;向幼稚園提供小學電子學習平台/器材的工作坊;8月有小一銜接周,家長有5個不同的工作坊,有一節是親親班主任;10月有家長會,滙報小一學習情況,包括了上課錄影片短……。就「幼小銜接」的建議,小學同工稱望收到學生在幼稚園的特殊需要評估,以免因花時間觀察而拖延了提供社工、語言治療等照顧服務;並有同工建議要鼓勵小一生家長放手,讓子女學習自理,如執書包、登入平台和開啟上課軟件。
綜合研究發現和執委會討論,初研在2021年年中就「幼小銜接」有以下四點建議:
1.幼小學校分別為小一生及升小一生與其家長提供不少的支援,以做好幼小銜接。惟幼小同工間對雙方的努力在理解上有些落差,宜以伙伴精神加强雙方的交流和合作。
2.幼兒升小時,幼小同工皆會關注照顧幼兒的自理、情緒及社交能力。學業方面,小一默書量甚為各方關注,然而不少小學已發展趣味默書,多元化聽寫活動,甚至有加分制,有小一生做完默寫活動不用家長簽,家長也不知情;宜讓幼稚園持份者多了解小一默書的新發展。
3.雖然幼小學校在幼小銜接過程中已做了下少家長工作,幼小同工們認為要進一步做好幼稚園家長教育,尤其是鼓勵家長具成長思維及安心向小學提交子女已有的特殊需要評估報告。
4.因疫情,幼稚園應屆高班幼兒在新常態下學習已有年多,新學年小一生的學習差異和困難將會是前所未見的,盼幼小銜接各持份者有更大的愛心、包容和努力去照顧這批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