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落實「三法教育」的有效建議
在香港的學校有效落實憲法、基本法和國家安全法律的相關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政府、學校、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方面的積極態度是有目共睹的,教育局一直以「多重進路 互相配合」的方式,支援學校推行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為學校提供不同的學與教資源,舉辦校長及教師培訓活動等。
我認識不少的校長,聽過很多意見,都表示「努力配合」中,但大多表示推動上遇到或大或小的困難。
要知道,學校的經驗和師資是最關鍵的。大部分香港的學校過去從未推動愛國主義教育,一旦開始,既無環境氛圍,師資力量也不足,自然有點無所措手足。因此,學校要有效落實「三法教育」,我有如下建議:
有計劃地安排校董、校長和教師接受相關培訓。校董會對學校的發展愈有指導性,校長的執行力愈強,教師對專業知識愈掌握——前線老師可積極參與由教育局主辦相關培訓課程外,也可參與國民教育學習圈,透過國民教育公開課,與其他學校老師互相學習交流,以提升教學效能——愈能更快營造更好的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的氛圍。我稍稍在網上查閱,最新的校董課程有「認識香港教育政策的發展及學校在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框架下的運作」及「從憲制及法律的角度,加強法團校董會對《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國旗及國徽條例》及《國歌條例》的瞭解」。校長作為學校校董之一,除可參加為校董而設的課程外,也可參加教師的課程,如「《憲法》和《基本法》中學教師知識增益網上課程」、「新入職教師核心培訓課程 -《憲法》、《基本法》及國安教育培訓課程 」等。
讓分管學與教的副校長發揮及加強課程統籌的功能,在明確目標和設定系統下,統籌全校「三法教育」課程的實施並進行評估。這一點,我不展開分析了。總之現時的改善空間很大。究竟是校情問題,是統籌者經驗不足問題,抑或兩者皆是?——答案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考慮撥出課時,委任對「三法教育」最有經驗的教師通過正規課程的知識輸入。我認為這是最有效的方法。撥出課時專教,並無違背教育局「多重進路 互相配合」的原則,特別在師資力量未足的情況下。校長不妨在課堂的編排上多下功夫,例如最簡單的做法,是利用「班主任節」,讓班主任有計劃的推動;又或以每十天為一個循環周,每循環周編排一節國民教育課,全年便騰出約十五節課進行系統地教授「三法教育」,學生應能在這安排下增強對國家的認識;
要成功落實「三法教育」,需要通過校內校外各類活動,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和實踐經驗,例如國旗下講話、宣講會、紀念日活動、專題研習、小組討論、法庭模擬、案例分析、歌唱比賽和表演、演講及辯論、角色扮演、參觀展覽、參觀政府部門、內地考察交流等等,讓學生沉浸其間,都有利他們建構和鞏固相關知識,內化為優秀的國民素質。
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適當的教材。坊間確實有很多可供選擇的材料,教師必須花很大的心力處理才成,否則教學的效果成疑的。還記得兩年前曾鈺成會長在華夏主持的一次會議,就提到:推動「國民教育」,傳統的愛國學校有經驗,不如將經驗做成教育,與其他學校分享。「當仁不讓」,於是兩年後,教材出版了。回顧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審,首次將香港、澳門納入申報範圍。在此次評審活動中,組成香港華夏教育機構的六個辦學團體:「漢華教育機構」、「香島教育機構」、「培僑教育機構」、「香港勞校教育機構」、「福建商會教育基金」及「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教育機構」聯成一起,以「香港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實踐及探索」為專題進行申報,一舉奪得教學成果一等獎,反映香港愛國學校的國民教育實踐備受肯定。獲獎成果是經嚴格的評選的。評審通過檢視六個辦學團體所開辦的十六所中小學的國民教育實踐經驗,從「學校的信念」、「教師團隊的認同」、「課程目的」、「課程設計」、「教學方式」和「學生主動學習」六要素進行分析,突出成果對於重構香港國民教育實踐體系、建立更符合實際的國民教育分析框架、以及深入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意義,並期望將實踐經驗推廣至其他學校和社區,為社會發展做出特別的貢獻。
可以這麼說,現在由曾鈺成會長主編的三冊《認識憲法、基本法與國家安全法律》是擔負以上「使命」的。這套教材當然結合編委會成員的學養與辛勞、法律專家和學者的專業評審,而最重要的,是組成華夏教育機構的六個傳統愛國辦學團體下的學校,提供了經過多年推動愛國主義教育的經驗累積、在課堂內外積存大量可供學與教的素材,供編委選取。
我相信此書出版對學校推動三法教育,大有幫助。學校可考慮作為完整教材,假如在校本上暫不方便,也可選取部分單元,通過適當的科目和課堂施教。
以上五點,環環相扣,合則大利,缺則有損。請教育同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