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當一天的你」:模擬職場如何培養同理心和責任感
「老師,我明白工友有多辛苦了。」
「原來書記放學後還要做那麼多事,謝謝她們一直幫我們!」
這些話語,來自一場模擬職場體驗活動後,學生的自發感言。這讓我校教職員再次肯定:教育,從生活中學到的,比課本裏背下來的更深刻。
一天,換個身份,換個視角
在我們的學校──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生命教育是課程的重要一環。我們希望孩子不只學習知識,更懂得欣賞和尊重,並學會承擔自己的責任。為此,我們設計了一項名為「當一天的你」的模擬職場活動,讓五年級學生化身為不同校內工作崗位的「實習職員」,親身體驗各行各業的責任和挑戰,了解不同責任所需要的軟技巧。
學生擔任的職務包括教師(智慧師)、清潔工友(美化師)、小食部員工(美食師)、學校行政書記(大管家)和校工(物流師)等。在體驗過程中,他們需要按時上崗,聆聽指示,完成如排椅抹桌、整理資料、分發物資、接聽電話、備課授課、照顧學生等任務。每項工作看似簡單,實則需要細心、耐性和團隊合作。
學生眼中的成長與體會
活動後,學生的反思讓我們深受感動。他們不僅學會技能,更懂得從他人的角度思考。
一位女同學在反思中寫道:「我學會了如何整理雜物,也明白書記放學後還要繼續工作,很辛苦。」
有學生說:「做物流師要搬重物,開始很怕,但後來學會分工合作,成功感很高。」
亦有學生坦言:「當我再與人說話時,我不會再害怕了。」— 這是內在自信的萌芽。
更令人欣慰的是,他們主動向學校職工寫下感謝卡。其中一位學生寫道:「謝謝你每天為我們服務,讓我們能每天愉快地生活。」另一位則對老師說:「我一定會努力學習,反思過錯,謝謝你的教導。」
在這些寥寥數語中,我們看到一個個讓孩子體會生活的過程,這正是我們推動生命教育的初衷。
給孩子的,不只是體驗,而是一種態度
我們常說要培養孩子的「軟技巧」,但這些能力如同理心、責任感、主動性、解難能力等,都不是靠說教就能建立,而是需要透過真實經驗慢慢培養。
在這次活動後,有學生主動提出要在家幫忙做家務,有學生表示會更尊重學校的職工,有學生從緊張中建立溝通信心。這些細微卻真實的轉變讓我們相信:教育的影響,正在悄悄發生。
未來,不僅為自己而努力
孩子或許不會記得那天搬了多少張椅子、擦了多少張書桌,但他們會記得「原來別人的工作這麼不容易」;他們會記得,自己也可以努力完成一件事,並為別人帶來方便和快樂。
「當一天的你」,不只是角色的更換,更是一場心靈的轉換。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將繼續為孩子創造這些機會,讓他們在生活中學會理解,在理解中找到自己成長的方向。
*照片由供稿者提供。
**此文曾於刊載《信報教育》,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