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愛國主義教育

  • 教學設計

    抗戰勝利八十周年 — 以「知、情、意、行」推動學校和平教育

    二十世紀的兩次世界大戰,深刻提醒世人和平的珍貴。然而,進入21世紀,人類依然面對國際恐怖主義及地區衝突等多重危機。教育作為推動和平的核心途徑,能夠向下一代傳遞孕育和平的理念,並探索實踐和平的可能性。
  • 教育實踐

    厚植家國情懷 齊護國家安全

    推動國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需要清晰方向、多元策略與全校參與的系統工程。期望各校同工緊扣政策框架,有效厚植學生的家國情懷,引導同學們自覺成為愛國愛港者,在日常生活中共同守護國家安全,為國家和香港的繁榮昌盛貢獻力量。
  • 活動留言板

    「中華文化節2025」開幕電影 — 《西楚霸王》

    「中華文化節」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呈獻,旨在弘揚中華文化,以提升市民的國民身分認同及文化自信。開幕電影《西楚霸王》(1994)更以重新掃描的4K數碼版再現銀幕,影片縷述秦亡後的楚漢相爭,以史詩式手法描繪「西楚霸王」項羽由崛起到殞落的短暫一生。
  • 議題探究

    愛國主義教育法與香港學校的國民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的重點群體在青少年,主要基地在學校。和內地學校的教育傳統及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不同,香港學校多年來開展的是「國民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一詞對多數香港學校和教師來說可能是「新概念」。作者認為《愛國主義教育法》可從三方面為學校國民教育提供新的保障,包括具體方向、法治和社會共識,學校可從完善校本特色、提升教師專業能力,以及促進家庭和社會教育結合,為國民教育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