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能量加油站
*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

能量加油站

  • 對子女永不放棄

    很多家長向我訴苦,教育子女的壓力很大,我於是與家長分享一個現代育兒故事。只有在父母的欣賞和支持下,子女的潛能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下得以發揮,成就大業。
  • 不必受穿小鞋的苦了

    孩子,你們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也要以愛回答雙親,進而報答所有愛自己的人和社會。請記著:父母的慈愛,子女對長輩的敬愛,是世上最真摯、最美麗、最恒久的東西。
  • 我的母校

    我的前半生近60年,影響我成長的學校,由幼稚園到研究院,實在頗多,有本地的,有英國的、澳洲的……不過,就時間的長短而言,那一定是中一至預科的中學,那是由1977年至1984年的7年歲月。打從我11歲到19歲的少年和青少年階段。
  • 最早火鍋記載 湯水白灼兔肉

    火鍋「有團圞熱煖之樂」(團聚、溫暖之樂)。今日閩南人仍然很喜歡在吃年夜飯時,一家人圍爐吃火鍋,一來取暖,二來也收闔家團圓之樂。
  • 駱賓王巧布局 檄文振聾發聵

    《古文觀止》收錄了駱賓王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清人過珙讚譽它寫得「聲光奕奕,山嶽震動」。其不單申明大義,更能調動人心,讓這一篇檄文以波瀾壯闊的節奏直指人心,無怪乎被人譽為古往今來「三大檄文」。
  • 天人合一的生命教育

    每年九月是香港學校開學的月份,家長及學校用心栽培的社會未來「小主人」,在讓他們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是否也應該檢視我們教育的目標是什麽?教育的基礎是什麼?怎様才能培育出有始有終、有責任感、有遠見、愛自己、愛家庭、愛社會、愛地球的社會未來主人翁?
  • 無翻耕種植:拯救地球母親的地下革命

    人間世上並無廢物,因為一切的存在都是合理的,都有價值的。正如無翻耕種植中,那些枯死的植物殘體,並不是毫無價值的廢物,而是大地生生不息的根源。
  • 后羿是射日英雄

    根據古籍記載,中國古代曾有兩個「羿」。第一個「羿」的事蹟見載《山海經.海內西經》。至於後來出現的「后羿」,是夏代有窮氏的部族首領,事蹟見載於《左傳.襄公四年》。「羿」與「后羿」,年代不同,事蹟不同,形象不同,但由於二人都以善射聞名,同稱為「羿」,故漸漸被混為一談。
  • 七月十四是鬼節

    農曆七月十四,香港俗稱為「鬼節」,或曰「盂蘭節」、「中元節」,傳說地府鬼門打開,陰間亡魂可重回陽間,直至七月三十日鬼門關上。此一期間,長輩訓戒後生不宜夜出夜歸、靠牆行走、戴紅穿黑,傳說日久,已成民間習俗。
  • 甲辰春末徹夜細雨紛披 憶鄺健行老師(外五首)

    為紀念鄺健行教授忌辰一周年,璞社於五月二十六日舉辦紀念座談會,余參與盛會,時未成詩,深以為憾。回憶八十年代中,余曾旁聽鄺教授健行老師課。時鄺師已屆知命之年,「杜甫詩」課上,座無虛席,一室鴉雀無聲,皆奮筆疾書。
  • 讓良好行為變成習慣

    人的行為由思想決定,但若把人的行為形成習慣,行為習慣反而會影響思想,最終影響性格。例如孩子每完成功課便獲得讚賞,孩子便用心去做,希望繼續獲得讚賞。漸漸地,孩子用心做功課的行為形成習慣,日後就算沒有讚賞,孩子也自覺用心去做。
  • 治大國若烹小鮮

    治理國家的元首,首要是知人善任,把合適的人才,安配在適當的職位,但每人的性格都不同,所以國家元首要對下屬有適當的調控,令各人互相補足,才可發揮所長,治理好國家。
  • 以身作則孝順父母

    身為父母,孩子的學業成就當然值得高興,但最令人安慰的是有個孝順孩子。怎樣才有個孝順孩子?不是靠天賜,而是適當的教導和大人的潛移默化,以身作則,做好榜樣。
  • 全村的力量

    據說非洲有個說法:教育一個孩子需要全村莊的力量。這裡所謂的力量,包括主動自覺的社會政策﹑宣傳推動和潛隱不自覺的價值觀﹑群眾壓力。除了金錢物質的投放以外,更包括了社會的文化氛圍和傳統習慣。
  • 反思「奧運」:心理質素 — 致勝之道!

    《道德經》有云:「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意即:能夠戰勝別人,是有力量的表現;但能夠戰勝自己,才算是強者。相信奧運精神也蘊含箇中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