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教學設計
*文章按上版日期排序

教學設計

  • 用思維導圖進行教學板書設計 — 以旅款科為例

    高中旅遊與款待科的內容豐富,所涉及的概念分散在六個不同的專題中。思維導圖運用在旅款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梳理大致架構,也可以強化和完善知識網絡。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依賴思維導圖,宜結合其他策略,以發揮更大的教學效果。
  • 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現今世代資訊科技非常發達,學生可以透過不同途徑獲取科學知識,面對著這些已具備廣泛科學知識的學生,作為科學教師,可以如何在科學課堂上吸引學生繼續在課堂上學習科學呢?他們在不同途徑上學習到的科學知識又有多少是正確的呢?
  • 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 — 生物科分享

    教育實踐和教育心理學實驗都證明學習動機能激發適當的學習行為,使學生能朝著特定的學習目標邁進,並在向目標進發的過程中,克服各種困難。故此教師在其教學設計時,要刻意運用適當的策略,以維持及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放大學習效能。
  • STEM課程的設計和反思

    STEAM教育與一般科目的課程不同,沒有指定的課程指引和考核方法,所以在整體的設計上可由學生的能力和興趣、老師的專長、學校的方向和支援等條件去考慮,從而設計出適合學生課程和教學活動,讓學生培養出適切的STEAM素養。
  • 如何在課堂善用評估促進學習

    「促進學習的評估」,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透過多元的評估方式,了解學生掌握甚麽、不知道甚麽,從而進行學習的強化和補底。本文討論如何在課堂上善用促進學習的評估。
  • 推廣閱讀的策略和實踐

    要培育學生的閱讀文化,需要學校、家庭以至整個社會的共同努力推行。在學校層面,推廣閱讀不只是語文教師的工作,而更應是全校教師的參與,因為推廣科普閱讀,更有助學生掌握不同範疇的知識。
  • 小組討論對提升議論文寫作

    學生在寫作議論文時常出現的問題:雖有個人立場,但欠缺有力的論據,論述簡略,欠飽滿等。學生受到個人見識的局限,觀點單一,論述的角度狹窄。是次研究的是為了探討小組討論如何提升議論文寫作的內容質量。
  • 圖書館文化推廣活動 喜閱中華五千年

    學生被動跟隨教師安排,學習動力較低。由學生主動學習,每名學生按著個人進度學習,先學習一課題的知識點,然後由淺至深給予題目學生嘗試,可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 生命教育散芬芳 經典篇章學世情

    在現今社會發展迅速,科技似乎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但教導同學掌握生命的智慧,仍然是教育工作重要的一部份,歷久彌新,不能被人工智能所替代。
  • 數學科的主動學習與被動學習效果差異

    • 作者: 葉兆庭 (國際(澳門)學術研究院數學科學研究所所長、特許培訓發展學會數學及統計課程總監、博雅國際教育研究院高級講師及華夏書院數學課程主管、深圳菁華中英文實驗中學國際部高中數學科領頭人)
    • 刊登日期: 2024年3月27日
    • 關鍵詞:
    實體或線上實時授課屬被動學習,這種模式在實行時存在多個局限性。由學生主動學習,當學生遇到不會做的題目時,便會產生學習動機,學習時自然變得積極主動。
  • 一夢傳承:以劍擊活動推行價值觀教育

    讓學生透過不同的劍擊活動,身體力行,將中國體育強國的夢一路傳承下去。
  • 古文,從何入手?

    本文以具備中學程度的讀者為對象。先指出學習古文的價值,再從「讀什麼」、「怎麼讀」兩個角度,簡要地指出學習古文的基本方法。
  • 「承傳」中華文化 實踐價值觀教育

    • 作者: 馬美珍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中文科科主任、對外推廣委員會副統籌)、羅啟心(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科主任、環球課室統籌)、鄺立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 德育、公民及國民教育組統籌、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主任)、洪昭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副校長)
    • 刊登日期: 2024年3月27日
    • 關鍵詞:
    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湯國華中學,以「承傳」中華文化為題,跨學科推動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國民身份認同。
  • 山野「生」蹤

    考察及認識古蹟,認識香港鄉村族群結構、歷史建築、地區歷史及民風習俗等。透過體驗式學習,認識及感受瀕危雀鳥遷徙時所面對的各樣威脅。從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事物認識濕地的種類及重要性
  • 考察紅花嶺、蓮麻坑 — 帶及法定古蹟愛國商人葉定士故居的文化和生態研習

    研習紅花嶺、蓮麻坑一帶和葉定士故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探索蓮麻坑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 學習如何保護、維護和推廣蓮麻坑一帶及法定古蹟葉定士故居的文化資產。
  • 2022/23 年度山野「生」蹤 — 尋找失落的漁村

    教學目標:學生從活動中可瞭解傳統漁村獨特文化、認識中國傳統古窰的特色及作用、感受中國傳統漁村的各項美德及價值觀,並對文物古蹟保育及活化作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