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

  • 議題探究

    做好「幼小學生銜接」的適應

    幼稚園與小學是兩個不同的教育階段,幼兒由高班升讀小一需適應新的環境,認真準備和處理這過渡期。為了解香港「幼小銜接」的現況,香港初等教育研究學會於2021年開展這個「幼小銜接」研究。
  • 教育實踐

    學年有感

    今年我是二年級的班主任,這一屆的二年級學生從來沒有上過完整的幼稚園課程,因此他們很多知識和常規訓練都還沒學好,仿似懵懵懂懂就上了二年級。
  • 議題探究

    小學人文科的政策初探

    特首李家超在去年施政報告提出把小學常識科分拆為科學科及人文科,並於2025/26學年在小一及小四起推行,後逐年擴大至各年級。
  • 教學設計

    香港、內地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特點的對比及思考

    • 作者: 王秀妮(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新城實驗學校副校長、內地赴港指導優秀教師、遼寧省骨幹教師、大連市優秀教師)
    • 刊登日期: 2024年3月27日
    • 關鍵詞:
    教材是系統反映學科內容的教學用書,它是課程的核心教學材料,也是教師教授、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和主要工具,因此直接關係到我們的教育品質。以下通過內地、香港兩個版本教材在一年級「比長短」的教學為例,談談我對內地、香港小學數學教材編寫異同的一些看法。
  • 教學設計

    運用繪本推動情境任務型寫作教學之實務分享

    寫作能力是人類重要的生活技能,然而,不少學生在寫作能力學習方面遭遇困難。寫作能力之所以具有重要價值,是因為學生可透過書寫來表達自己看法及觀點。如何解決他們的寫作困難,以應付日後升學及就業的需要。
  • 教學設計

    非遺一課 — 嶺南龍舟文化

    與廣州姊妹學校同工「同上一堂課」,示範怎樣教「嶺南龍舟文化」,以感受這項中國非遺項目的特色和傳承。作者以講授小五課文《龍舟競渡》入手,借助學校4D沉浸室的多維度影像資料,然後要完成《一場精彩的比賽》作文。
  • 教學設計

    小教師講授 全班齊受惠

    老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表現的欣賞和回饋,以及引導學生逐步改善。在課堂教學中,請任意一位同學當「小老師」,並給予分享同學讚賞和提出具體改善的建議。
  • 教學設計

    圖書館文化推廣活動 喜閱中華五千年

    學生被動跟隨教師安排,學習動力較低。由學生主動學習,每名學生按著個人進度學習,先學習一課題的知識點,然後由淺至深給予題目學生嘗試,可有效提升學習效果。
  • 教學設計

    山野「生」蹤

    考察及認識古蹟,認識香港鄉村族群結構、歷史建築、地區歷史及民風習俗等。透過體驗式學習,認識及感受瀕危雀鳥遷徙時所面對的各樣威脅。從日常生活所接觸到的事物認識濕地的種類及重要性
  • 教學設計

    考察紅花嶺、蓮麻坑 — 帶及法定古蹟愛國商人葉定士故居的文化和生態研習

    研習紅花嶺、蓮麻坑一帶和葉定士故居的歷史和文化背景。探索蓮麻坑的生態系統和物種多樣性。 學習如何保護、維護和推廣蓮麻坑一帶及法定古蹟葉定士故居的文化資產。
  • 教學設計

    2022/23 年度山野「生」蹤 — 尋找失落的漁村

    教學目標:學生從活動中可瞭解傳統漁村獨特文化、認識中國傳統古窰的特色及作用、感受中國傳統漁村的各項美德及價值觀,並對文物古蹟保育及活化作出建議.
  • 教學設計

    為學生創造有利條件 培養愛國正向心

    學校圖書館主任除了要具備本科的專業知識外,還要具備愛國愛文化的情懷,身體力行,在有限的條件下,為學生創造空間,以多方面的進路讓他們認識自身的文化傳統與及培養愛國正向心。
  • 議題探究

    小學資訊科技教育起步,培養未來領袖

    小學推行資訊科技教育是為了確保學生在數位時代中具備必要的技能和素養,這不僅有助於他們的學術成就,還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和參與現代社會的發展。
  • 議題探究

    小學教育中,人工智能教育帶來的的雙重挑戰

    本文認為老師可以視ChatGPT生成工具為強化版的互聯網。我們教導學生使用互聯網時,亦有教授他們篩選資料、辨別資訊的真偽和尊重知識產權,情況可以套用在ChatGPT身上。
  • 議題探究

    人必須凌駕於人工智能

    今天,我們進入了人工智能(AI)的年代,就是機器人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結合的時候,然而在2016年開始圍棋對弈AI程序 AlphaGo戰勝人類冠軍,引發了社會人士提出AI是否能超越並取代人類?
  • 教育實踐

    窮得只給孩子金錢

    據早前報導,本港曾有位小六學生趕搭巴士回校考試,因為八達通已經超出餘額,身上又沒有輔幣,竟然拿出500元鈔票支付2.5元學童車資。大家可能會問:「這孩子為何這麼豪氣?用500元搭一趟巴士難道他沒有感到『肉赤』嗎?」
  • 教育實踐

    負笈書院途 — 由港大同學會小學步行到書院

    港大同學會小學舉行了第一屆由港大同學會小學步行到書院,全體小六生分別完成十五公里或五公里步行,活動意義深遠。
  • 教育實踐

    若同學問孩子借錢,父母應該怎麼辦

    最近據香港會計師公會發布《中小學生理財現況調查報告》,以電子問卷訪問1,337名來自23間學校的本地小四至中三學生,結果發現,49.3%受訪學生曾向他人借錢,主要是朋輩之間互相借貸;76.6%人稱曾借貸予別人,當中借給同學或朋友的佔比相當大,情況令人關注。
  • 教育實踐

    提升國民意識,增進愛國情懷

    我們身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世代,全球化的發展使世界各地連成一線。現今世代越趨對立,西方各國對中國、對香港的污衊越來越多,越來越頻繁。這嚴重影響了我們這一代,以及下一代對自己國民身份的認同。因此,學校有責任培養學生對香港、對祖國的認識和增強其歸屬感。
  • 教育實踐

    疫情三年復常後的大中小學現象

    失去了三年正常的中學校園生活,對疫情後的大學生造成多大的影響呢?或許,大家認清事實後,年輕人努力自強外,每人都多走一步,每人都多出一分力;在日常生活中,在制度中,去接納,去關心我們身邊的年輕人,是目前來說大家即時可做,及有機會成為及時雨的一步。
  • 教育實踐

    青少年在多變年代的掙扎:誰能聽見他們的聲音

    連串學生自殺事件下,坊間往往歸咎於「學習壓力大」、「不是虎爸虎媽的錯,就是考試制度出了問題」云云。本文作者結合前線教師和社工接觸了解,指出「不難發現學童的壓力來源除了來自學習及考試,亦有不少是源於其他原因」。
  • 教育實踐

    電腦教育

    解決創科人材的治本良方是先擴大創科培育教師的基石,培育香港學生把握創新科技這顆種子,必先有更多的園丁去播種、耕耘及栽種,並延伸至更多的教學研究,以達至科教興國。
  • 教育實踐

    將正向教育的信念滲透日常每一細節

    要將正向教育的信念融入日常每一細節內,首要是擁有共同的價值觀。老師以提高學生幸福感,心理健康為核心價值。學校裡的每一位成員不單純以學術成績評估學生表現,而是欣賞學生的不同能力,積極為學生開拓多元活動。
  • 教育實踐

    班主任工作有感

    教育是育人的工程,而班主任正是這項工程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每位老師都有成為「優秀」班主任的方法,但「用心」一定是成就優秀的不二法門。感激和感恩我能擔任班主任,陪伴學生一起經歷珍貴的生命成長!
  • 能量加油站

    《頌春風,憶吾師》

    霍韜晦先生是當代的通儒、佛學家、教育家、思想家。余有幸曾親炙大師,深受感動,啟吾情,擴吾志,塑造了今天的我。
  • 能量加油站

    做個注重家教的父母

    孩子上學讀書,除了學習知識,還要學習做人道理。自己要自律、對人要尊敬,接受別人的幫助要感恩,說聲謝謝是最基本的禮貌。
  • 能量加油站

    努力也可成智者

    世間上有沒有一種東西,擁有它後便充滿智慧,無須讀書呢?校長説了一個尋找智慧的故事,希望同學在故事中得到啟發。
  • 能量加油站

    事業有成要回饋社會

    校長最近參加同學母親的喪禮,在悼文中提到母親支持和鼓勵他成為醫生的經過。請記著,事業有成後要回饋社會,這樣上天才有錢再借給有需要的孩子,幫助更多的人。
  • 能量加油站

    家長是孩子的最佳榜様

    有家長問:「為何孩子說謊?」「可能是自己一手做成的。」我坦白回答。家長很疑惑的說:「怎可能?我生平最憎人說謊,而我的做人原則是「錯就要認,打就企定。」。
  • 教育實踐

    初研關心小學語文教育的發展

    中文科需要具備「聽、說、讀、寫」的能力,不少小學生無從入手抗拒寫作,而老師一般要花較多時間批改和解說作文。團隊研究運用GenAI批改作文,利用科技結合語文科教學材料,提升小學生對寫作的學習動機。
  • 教育實踐

    打造森林學校 實踐環保教育

    學校所處的打鼓嶺,以往是人煙罕至的邊境禁區,使得生物棲息地得以保留,為校園提供豐富生物多樣性的環境。學校善用環境,向學生推廣綠色文化,培養他們對生態的興趣,更先後9度獲得綠化校園工程獎冠軍。